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同样是市民热线,北京12345凭什么脱颖而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同样是市民热线,北京12345凭什么脱颖而出?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P6K9TQL0514IUFV.html

近日,纪录电影《您的声音》在全国院线正式上映。影片镜头穿梭在北京的胡同街巷,记录了社区工作者凌晨三点踩着积雪抢修供暖管道,街道干部为协调一个停车位与商户反复协商,话务员在电话旁倾听独居老人絮叨煮破皮的饺子等场景。这部记录"接诉即办"改革实践的影片,将聚光灯对准了12345热线背后那些"看不见的奔跑"。

影片上映后,观众反响远超预期。它不仅是一部纪录片,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普通人与城市治理者之间的情感联结,引发了对"共建共治"理念的深层思考。

改革开放后,北京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随之而来的,传统的沟通渠道已难以满足群众表达诉求和政府了解民意的需要。1987年,北京开通了"市长电话"。2000年,北京市政府在完善"市长电话"的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市人民政府便民电话中心,并将电话号码定为好记和容易拨打的"12345"。2007年,市政府又将政府服务热线和公益性服务热线进行整合,建立北京市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构建面向公众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统一号码使用12345。

近年来,12345系统不断升级改造,其受理渠道已扩展到包括电话、来信、网络平台、微博平台等多种模式,成为群众信赖的市民服务热线。与此同时,其工作机制也在不断完善。

2017年1月,平谷区金海湖畔的一声哨声,拉开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序幕。2018年,北京将之作为"1号改革课题"在全市推广,为街乡明责赋权,街乡这一基层治理单位,从曾经的"行政末梢"向"治理枢纽"转变。2019年,本市进一步推动"吹哨人"从街道乡镇扩展到居民群众,推动"吹哨报到"向"接诉即办"深化,并将之与12345服务热线有机结合,逐渐形成对民生诉求"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及时反馈、主动治理"的为民服务创新机制。

这些年来,从"闻风而动、接诉即办",一个诉求一个诉求地解决;到"向前一步、未诉先办",主动发现并打包解决一类问题;再到"每月一题、标本兼治",聚焦民生痛点难点集中解决一批高频问题,北京城市的治理姿态更加主动,问题导向更加鲜明。六年以来,北京共受理了超1.5亿件市民诉求,解决率、满意率均达到96.7%、97%。12345愈发成为百姓心中"能管事儿"的热线,接诉即办逐渐成为北京城市治理的一张"金名片"。

"12345"何以产生如此不凡的综合"疗效"?其"疗效"的秘密正蕴于"接诉即办"四字——接,是义不容辞的态度和职责;诉,是老百姓的期盼与需求;即,是闻风而动的作风和理念;办,是扎扎实实的作为与担当。

接诉即办让市民更好成为治理问题的发起者、治理过程的参与者、治理成效的获得者、治理程序的监督者,这也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生动践行。"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由此补上重要一环,"建设和管理好首都"这一时代课题有了系统方案,超大城市治理的主动性、科学性和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

立足中国大地、扎根基层沃土,与"枫桥经验"一脉相承的接诉即办,正是新时代"中国之治"宏大实践中的典型范例。

作为现代城市治理和人民城市建设的实践样板,接诉即办同样肩负着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的使命。去年12月举办的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发布的《全球城市热线服务与治理效能评测报告(2024)》,是全球首个对国际代表性城市热线发展脉络与趋势的系统化研究。该报告选择全球20个国际城市的城市热线,将之分为整合型、特色型、创新型、包容型四类,进而指出,在流程治理、协同治理、数智治理、回应治理等方面,北京皆表现良好。

"德国市民热线没有做到像北京12345热线这样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希望能够将北京接诉即办的经验传播推广到自己国家"……国际人士的积极评价,印证着接诉即办的世界意义。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治理现代化道路,为基于城市热线的全球城市治理改革贡献了"北京模式"与"中国方案"。

接诉即办机制实施的过程,也是一次深刻具体的党性教育过程。也正是在应对急难险重、啃硬骨头的高强度锻炼中,基层队伍的能力越来越强,成为城市治理的宝贵中坚。

持续优化考评机制,切实为基层减负,才能确保一线干部的精力花在刀刃上,办好"千头万绪的事、千家万户的事"。

接诉即办的治理变革,不仅切实回应着大城之治的问题,也撬动整个社会的思维转变,密切着人与城的关系。其中重要一点,正是夯实社会的法治信仰。《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在"办"的过程中,引导相关各方按规办、依法办、高效办,这在客观上破除着"靠闹解决"的思维偏执。

许多有待破解的民生诉求,特别是历史遗留问题,往往错综庞杂,这呼唤公众与政府协力破题,更需要以法治引领共识形成。

在"诉"与"办"的螺旋式互动中,打造"新型社会治理共同体",建立起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大城之治也会获得源源不断的磅礴能量。

"为人民服务"是永恒的课题,接诉即办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就像电影主题曲所唱的那样,"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但每一种连线都能被看见"。怀着对民生冷暖的深深关切,与时俱进探索新时代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实践方案,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梦想,必将更快照进现实。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如今,12345早已不是一部电话,而是一条解决"急难愁盼"的民生热线,还是一张能够筛查出民生痛点难点问题的网,可以实现动态调整,精准施策。"有困难就打12345",不但是北京市民的习惯,更是首都城市治理的一张金名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