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小学语文早读指导方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小学语文早读指导方法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qinxue365.com/fangfa/413273.html

早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如何进行有效的早读指导?本文从目标设定、方法实施、教师指导、多样化形式、评价机制等多个维度,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全面、实用的指导建议。

明确早读目标和任务

对于一般学生来说,学习的自觉性和计划性都还不够,许多良好的学习习惯还都没有真正形成,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和帮助。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到学习情境中,不放弃一个学生,不留给学生任何偷懒的机会。每个学期,教师都要对早读内容有个整体安排,每节早读课都要有适当的朗读内容。

早读内容的安排应该由浅入深,由拼音、词语、美文到古代诗歌及浅显的文言文阅读,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增加知识的积累。

早读课最主要的任务当然是朗读与背诵,那么读什么,背什么,完成多少任务,任务要定的适中,要让多数学生有信心完成。早读课不能与语文课堂的学习完全脱节,另搞一套。因此,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计划安排早读的内容。

创造良好的早读氛围和方法

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事实证明,在早读课上引入竞争机制,创造竞争向上的氛围,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个人与个人,一小组与一小组,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比赛:看谁读得好,看谁读得快,看谁读得有感染力,诗歌朗诵,分角色朗读,形式可以灵活多样。还可以举行背诵比赛:比一比,谁先完成任务,哪一组完成任务的人最多。

看谁背的诗歌多,组与组比,男女生之间比,对表现突出,进步明显的要及时予以奖励,对落后的要予以指导。一节课下来,即使那些平时拖拉的学生为了本组的集体荣誉,竟然也不甘落后、超常发挥。比赛结束,要及时评比,以一些小奖品予以奖励,能大大提高学生积极性。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讲,朗读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去记忆所学内容,目看、口诵、耳听、脑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做到了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记忆效果会更好。通过朗读,读出情感,读出意境,读出节奏,可以强化学生的主观感受,拓宽学生的人文底蕴。

因此,早读课一定要让学生诵读出声,最好能做笔记,手脑并用。

教师的指导和检查

语文教学培养语感至关重要。朗读正是培养语感的极佳条件。在早读课上,可以背需要背的出色文章,可以记语句优美的语段,也可以记当天所学的字、词、句等等。当然不能放任让学生自己去背,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解疑者、参与者、研究者等多重角色去组织,从而更具有针对性。

培养学生在早读课把前后所学知识相联系,有效指导,努力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效果。勤检查,多鼓励,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学生在早读课上到底记得如何,小组长可以检查,老师也可以抽查,可以抽查文中的某一句或某一自然段,也可以抽查学生是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否正确地读出生字、生词,在检查中及时正面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

多样化的早读形式

学生早读的读书形式忌千篇一律,可以多样化:同桌读、分组读、齐读、生领读,师领读、轮流读、比赛读、吟诵读、体验读、自由读、接力读、分角色读、表演朗读等。尽量让早读课既有秩序,又有趣味性。学生在读一段时间后,还可以指导、帮助学生听写、板书等。要充分发挥不同朗读形式的作用,追求创新。有声有色的朗读,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感情。

评价机制

  1. 教师的激励性评价
    教师千万不可吝啬自己的表扬与激励,教师的表扬不但能让学生对每天的早读都充满期待,更能提高他们一整天学习的热情与信心。但是,我们的评价又必须是实事求是的,如果把不好说成好,就会混淆视听,使学生无所适从或者干脆找错误的进行学习、模仿。

只有实事求是又充满激励性质的评价语,才能既保持学生的读书热情,又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

  1. 同桌之间、学生之间的学习性评价
    每个人其实都很在乎别人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学生也是一样,虽然他们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但是他们都会聆听,去判断好与不好。为了让同学们更加认可自己,学生会更加努力地展现自己的。

  2. 自己对自己客观性的评价
    自己能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是难能可贵的,可学生毕竟是孩子,只要他们能说出一点点,就已经达到提高的目的。

在我们不断的鼓励和指导下,我们班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早读的自觉性越来越高。学生对课前十分钟兴趣十足,知识拓展成效显著,最重要的是很多学生已经不再认为早读是枯燥乏味的了。

考核反馈

心理学家布朗通过有趣的实验证明,有效的反馈机制是活动目标达成的必要条件。为了激发学生的早读兴趣,了解学生早读的效果,提高学习效率,适时适度的反馈,对学生的早读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反馈的宗旨是表扬出色生,激励后进生。

反馈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教师点查,也可以同学互查;可以口头提问,可以书面作答;可以单人抽查,也可以分组互查……通过即时反馈,效果好的学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肯定,效果差的学生又得到了激励;还为老师取得了进一步教学的第一手资料,这样就可一举多得。

因为早读的时间很有限,所以我一般采用口头表达的方式反馈,但内容和形式可以丰富多彩。这个反馈有两次,一次在课堂上当堂进行,还有一次在当天的课后进行,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学生对早读的内容在当天能掌握住。

例如在学习新课或背诵课文时,通过互查和抽查,很快了解到哪些同学未完成,然后我就规定时间,定好帮助人员实施帮助,时间到了后,我就亲自抽查那几位。(一般不能完成任务的人员比较集中、数量少。)他们的表现直接与帮助同学挂钩,并且照样获得赞美。

注重学生差异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尤其表现在学习能力的差异,为了能在有效的时间里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早读的内容,达成目标,并且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主要在座位安排和内容选择上进行调整和确立。

让学习能力强的与相对较弱的坐一起,较强的孩子能很快掌握,就可以节省下时间来当堂帮助较弱的学生,多花点时间,告之一些方法,这样就能产生高效。内容上,较强的要求高些,多些,如积累句段就多些内容,较弱的适当减少一些,这样都能使学生感受到达成后的喜悦。

总结

早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明确的目标设定、多样化的形式、有效的教师指导和及时的反馈机制,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兴趣。希望本文能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原文来自qinxue365.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