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戒历史演变:从古罗马到现代的千年传承
婚戒历史演变:从古罗马到现代的千年传承
婚戒不仅是珠宝,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从古罗马时期的简单金属环,到现代璀璨的钻石戒指,婚戒的历史演变见证了人类情感表达方式的变迁。本文将带你穿越时空,探索婚戒文化的千年发展史。
1477年:世界上第一枚钻戒
根据美国宝石学院(GIA)的研究,在古罗马时期,女性会佩戴由象牙、燧石、骨头、铜或铁制成的戒指,以表示商业合同或确认彼此的爱和服从。直到1477年,奥地利大公爵马克西米连为他的新娘——勃艮第的玛丽女爵打造了世界上第一枚钻戒,从此钻戒成为了爱情的象征。
1525年:双生戒指潮流
16世纪初期,Gimmel戒指出现在欧洲,"Gimmel"在拉丁文中代表双胞胎之意。这种戒指的设计以二或三环结合,形成一枚可拆分的双圈戒指。通常是订婚后,男女各戴戒指的一部分,而在婚礼仪式过后,将戒指重新组合起来,由新娘统一戴上。
马丁路德的结婚戒指
1901年:婚戒习俗传入美国
赠送订婚戒指的习俗于1840左右的维多利亚时代传入美国,但彼时尚未流行。直到1901年至1910年的爱德华时代(Edwardian era),以精致细节为标志的订婚戒指开始出现,珠宝商的目标是在这枚戒指上尽量多镶嵌钻石,为此,他们将小钻石镶嵌在由金银丝制成的镶嵌托中,有时会带有类似蕾丝的华丽细节,并围绕着一颗大钻石为主石。
1910年:老式欧洲切割钻戒流行
1910年代最流行的订婚戒指是以老式欧洲切割打造的钻石,从上个世纪到1930年代,此类型的婚戒一直备受欢迎。
1920年:Art Deco风格婚戒出现
1920年代出现了一波现代时尚艺术,甚至影响了订婚戒指的款式。Art Deco装饰艺术的风格出现取代了爱德华时期的褶边和错综复杂的设,钻石结合有色宝石的组合层出不穷,以棱角分明的几何线条围绕中央硕大宝石的设计也很常见。
Art Deco风格戒指
1922年:正方祖母绿形切割钻戒蔚为风潮
正方祖母绿形切割(Asscher Cut)钻石是1920年代最受欢迎的款式之一。由Asscher家族于1902年发明,其切工类似于祖母绿切工,但镶嵌范围更广,并且具有更大的阶梯刻面,使钻石看起来更加明亮。
1925年:彩色宝石婚戒趋势
由于装饰艺术风格的珠宝多采用钻石和彩色宝石混合而成,因此订婚戒指的主石通常配备蓝宝石、祖母绿或红宝石,而不是现今常看到的钻石。
1930年:经济大恐慌
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婚戒的样式变得更简单,宝石也变得更小,简约款婚戒成为主流。
1939年:铂金婚戒锐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铂金一直是订婚戒指的首选金属,但到了1939年后,铂金婚戒开始被其他贵金属材质取代,因为铂金的抗氧化性、熔点高等特性,成为发展军事的重要耗材。
1942年:黄金婚戒出现
由于战争因素,40年代铂金稀缺,黄金开始被用于订制婚戒。
1948年:钻戒的流行
De Beers于1948年发起了“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A Diamond is Forever)”的营销活动,让钻石成为永恒、幸福婚姻的象征。到了1950年代,订婚钻戒的销量更是暴增,用钻戒求婚的习俗成为了常态,最常见的是单颗钻石为主石,两侧饰有梯形切割钻石的款式。
1953年:总统夫人的婚戒
早在贾桂琳甘迺迪(Jacqueline Kennedy)成为美国第一夫人之前,大众就对她产生了兴趣。而约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的订婚戒指对当时的婚戒趋势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选择了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宝打造的镶有一颗祖母绿形切割钻石和祖母绿宝石的双主石戒指。
1957年:祖母绿戒指
英国女演员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的第三任丈夫麦克托德(Mike Todd)凭借一枚来自Cartier卡地亚的29.4克拉祖母绿切割订婚戒指成功掳获美人芳心,而这枚婚戒也引领了人们对祖母绿切割戒指的热爱,这种婚戒风潮一直持续到60年代。
1968年:伊莉莎白泰勒的婚戒
在伊莉莎白泰勒第一次与理查波顿(Richard Burton)结婚时,男方送了一枚传奇的克虜伯钻石(Krupp Diamond)戒指给她,33.19克拉的上丁方形切割钻石立刻引起轰动,更带起了华丽风格的订婚戒指潮流。
1973年:方形切割钻戒
虽然镶嵌方形切割钻石的婚戒在60年代便开始流行,但直到70年代才真正成为热潮。
1975年:客制化婚戒
随着人们开始对婚戒有更多的要求、希望注入更有个性的元素,珠宝商开始提供新人客制化婚戒的选择,让新郎新娘可以自己设计婚戒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