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自毁型人格障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自毁型人格障碍!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308/13/48307592_1116518852.shtml

在人格障碍的丰富与复杂谱系中,自毁型人格障碍是一种鲜为人知却极具破坏力的存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类障碍往往隐藏在行为的背后,表现为一连串对个体自我的破坏性行为。通过深入探索自毁型人格障碍的本质及其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受此困扰的人们,以及他们如何可能在一连串反复的“破灭循环”中寻求疗愈与重建。

自毁型人格障碍概述

自毁型人格障碍是心理学上对于一种特定行为模式的描述,其中个体经常对自身的健康、关系和福祉进行破坏性的行为。这些行为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潜意识的反应模式。自毁型人格可能不是一个正式的诊断类别,但它汇集了一系列自毁行为,这些行为可出现在不同的人格障碍中,尤其是边缘人格障碍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自毁型人格障碍的核心特征

  1. 失控的冲动行为
    自我伤害(如割伤自己)、赌博,药物滥用,饮食失调等冲动控制问题是自毁型行为的典型表现。

  2. 社交行为的自我破坏
    逃避积极的人际关系,拒绝他人的帮助,甚至主动破坏原本健康的友谊或浪漫关系。

  3. 职业和个人目标的自我破坏
    避免或逃离成功的机会,如毁掉大好的职业前景或放弃完成重要项目。

  4. 负面自我观
    深感自我价值低落,屡次体验内疚、羞愧或自我贬低的情绪。

可能的成因

  1. 环境与成长背景
    某些个体可能是在缺乏稳定、支持性环境中长大,包括童年遭受忽视、虐待或其他形式的创伤。

  2. 遗传与生物学因素
    研究表明,人格障碍可能与遗传倾向和大脑化学功能失调有关。

  3. 认知失调
    错误的信念和思考模式可能导致自我价值感低下,使得个体重复自毁行为。

  4. 情绪调节困难
    难以处理强烈的情绪可能促使个体通过自毁行为企图缓解内心的痛苦。

干预与治疗

  1. 心理治疗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辩证行为治疗等治疗方法来改变破坏性行为模式并提高情绪调节能力。

  2. 药物治疗
    在一些情况下,药物可能用于治疗心境障碍、焦虑或其他与自毁行为有关的精神症状。

  3. 社会和家庭支持
    建立稳定的支持系统对于患者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结语

心理·自救

自毁型人格障碍是一个需要我们予以更多关注与理解的话题。通过悉心关照受到这种障碍影响的个体,以及提供全面的干预和治疗,他们也能逐渐摆脱自毁的阴影,朝着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前进。在心理学的指引下,对自毁行为的深入洞察可以开启一个新的治疗领域,使得曾经陷入自我破灭循环的人们,找到出路、重获新生。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