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不再是老年人专利!德国高科技助力精准恢复清晰视力
白内障不再是老年人专利!德国高科技助力精准恢复清晰视力
白内障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随着生活形态改变与科技产品的普及,40岁以下的"早发型白内障"患者逐渐增多。据统计,2022年因白内障就医的人数高达119万人,其中约有25万人接受了手术。用眼习惯不佳、缺乏适当的眼部防护,已成为白内障年轻化的重要成因。
长时间用眼与紫外线曝晒 成为白内障高风险因素
高雄诺贝尔眼科院院长郑宇庭医师指出:"白内障是晶状体混浊所引起的视力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失明。一般多在55岁之后出现,但高度近视、紫外线曝晒、用眼习惯不佳、长期使用类固醇或眼睛外伤等因素,都可能加速晶状体提前老化。"郑医师表示,曾遇到30多岁就需要手术的患者,显示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视力模糊、畏光? 警惕白内障早期症状
视力模糊、畏光、感觉色彩变淡,甚至出现叠影,都是白内障的早期警讯。郑医师提醒:"有些患者以为视力变差只是度数加深,却不知道可能是白内障。若度数突然增加,或只有一眼视力变差,都可能是警讯,应尽早就医检查。"并建议每年应定期做一次眼科检查,如果已经有其他眼部疾病,可依医师建议每半年或三个月检查一次。
预防白内障 从健康用眼做起
由于白内障属于不可逆的病变,预防的关键在于良好的用眼习惯与适当的防晒措施。郑医师建议:"避免过度使用3C产品,出门时佩戴太阳眼镜防晒,避免眼部受伤,多摄取富含维生素C等抗氧化成分的蔬果,这些都有助于延缓白内障的发生。"
微创白内障手术无需恐惧! 当天返家 轻松恢复
郑医师表示:"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市面上的白内障眼药水仅能延缓病程,并无法改善视力。如果白内障影响到日常生活,就应考虑接受手术。"然而,许多患者一听到"手术"就心生恐惧,但郑医师解释,传统的白内障手术需要大伤口与缝合,恢复期较长、感染风险较高。现代的微创白内障手术安全性高,仅需点眼药水进行局部麻醉,手术过程约15至30分钟,感觉就像"洗眼睛"一样,当天即可回家。
微创手术精准矫正 近视、远视与散光一次搞定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展,白内障手术已从传统大切口演进为微创手术。郑医师表示:"通过超声波乳化仪,手术伤口可缩小至2至3毫米,经乳化并移除白内障后,再植入人工晶状体,在缩小伤口的同时降低感染风险,并能加速术后恢复,让视力更清晰稳定。"白内障手术还能同时矫正近视、远视与散光。郑医师进一步解释:"很多人以为手术是进入手术室才开始,其实从术前检查医师就已开始为手术做准备,进行精密的光学测量,如眼轴长度、角膜弧度等,计算适合的人工晶状体度数,确保手术效果达到预期。"
德国高阶科技助攻 让白内障手术精准又安全
白内障手术已发展多年,之所以能将手术做得精准又安全,郑医师强调,德国高阶白内障科技在手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郑医师说:"术前我们会借助德国人工晶状体测量仪进行非常精细的光学测量,包括眼轴长度、角膜弧度与前房深度等,以计算出适合的人工晶状体度数。"此外,德国眼科显微镜的高解析光学技术,能帮助医师在手术中清楚观察眼内细节,精准放置人工晶状体,超声波乳化仪则有效处理坚硬的白内障,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术后恢复。
AI全智能晶状体导航精准定位追踪 散光矫正效果更佳
手术过程中,德国AI全智能晶状体导航系统可提供即时影像引导,将术前规划的数据,如散光轴度与人工晶状体定位,精准投影到医师的手术显微镜中,协助更精确的操作。若患者眼球在手术中移动,系统会自动追踪并即时调整定位,避免散光矫正出现偏差。郑医师补充:"散光矫正需要精确定位,若人工晶状体旋转超过30度,矫正效果将大打折扣。"
术后护理不容忽视 预防感染并稳固晶状体位置
"虽然白内障手术已非常成熟,但术后风险仍不能忽视。"郑医师提醒,术后两周内应避免揉眼与剧烈运动,以防止人工晶状体发生移位,避免再次手术。术后需依照医师指示按时点眼药水,预防感染及发炎,并定期回诊检查,确认恢复与视力状况,确保手术效果能达到最佳状态。
郑宇庭医师建议,选择拥有德国原厂认证的白内障设备认证中心进行手术,确保精准术前检查与安全的手术流程。"通过精密仪器与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患者能安心期待术后重获清晰明亮的视野。"
高雄诺贝尔眼科院院长郑宇庭医师指出:"白内障是晶状体混浊所引起的视力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