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成语“抱薪救火”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成语“抱薪救火”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qulishi.com/article/202110/558335.html

成语“抱薪救火”是什么意思?它背后又有什么典故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成语的由来和含义。

成语释义

【成语】: 抱薪救火

【拼音】: bào xīn jiù huǒ

【解释】: 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成语故事

战国末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不断并吞邻近的国家,以扩大自己的领土。其中,秦国曾经三次进攻魏国,占领了魏国许多的土地,魏国军民也伤亡惨重。

有一回,秦国又派兵攻打魏国,魏国于是请韩、赵两国援助,可惜兵力太弱,最后还是被打败。大将段干子提议把南阳割让给秦国求和,战略家苏代却持反对的意见,他说:“秦国想并吞魏国,只割让土地是无法满足秦国的野心,就像抱着柴火去救火,柴没烧完,火是不会灭的。”

可是魏王不听苏代的劝阻,还是把南阳割让给秦国求和。最后真的就像苏代说的一样,秦国根本不满足,仍然继续攻打魏国,掠夺了魏国更多城池,最后弱小的魏国就被秦国消灭了。

这个故事生动地诠释了“抱薪救火”这个成语的含义,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要避免采取错误的方法,否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