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心理健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心理健康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673754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它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本文将探讨SIBO与抑郁、焦虑、脑雾等心理问题的关系,并介绍益生菌治疗的可能途径。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心理健康

肠道微生物群的正常/失调状况强烈影响我们的健康和疾病状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健康和肠脑轴在心理健康中发挥着作用。普通人群中存在身体和精神症状,并且迫切需要充分的诊断和治疗,这引起了人们对肠道微生物群与胃肠道和胃肠外疾病的联系的关注。

肠道的生物失调和炎症与儿童和成人的几种心理健康问题有关,包括焦虑和抑郁。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调状态正被公认为一种与宿主代谢相互作用的环境因素,并在全身性(肥胖、糖尿病和特应性)以及与肠道相关的肠易激综合征和炎症性肠病的病理条件中发挥作用。代谢性疾病和胃肠道疾病的异质病因与不同的微生物有关。人类微生物群的组成受宿主基因型、环境和饮食的影响。微生物群的信号分子和代谢产物影响几种肠道功能:内脏感应、运动、消化、通透性分泌、能量获取、粘膜免疫和屏障效应。

一些研究发现,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抑郁、焦虑和认知功能障碍等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关联。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会干扰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压力、焦虑和情绪低落。

像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这样的慢性胃肠道症状和相关的身体不适和痛苦会导致心理症状。修复肠道可以使情绪平静下来。值得注意的是,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多方面的,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充分了解其机制和因果关系。解决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问题和恢复肠道健康可能是改善心理健康的重要一步。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抑郁和焦虑

患有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人往往有更高的焦虑水平,而患有焦虑症的人往往具有更高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水平。这意味着,被诊断为焦虑症的人更有可能患有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反之亦然。然而,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两者之间的确切联系。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对疼痛感觉的影响和个人个性特征是影响患者对疼痛刺激的感知及其反应的重要因素。一些特定的性格特征,如消极的世界观,可能会使患者容易患上抑郁、焦虑和压力等心理共病。对患有胃肠道疾病的成年人进行的几项研究报告了功能失调的人格特征。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表现出高度的焦虑和紧张,以及神经质,在紧张的情况下,他们可能倾向于专注于自己和自己的症状,这会增加负面情绪状态的感觉。

波兰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焦虑或抑郁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针对患有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的研究发现,与没有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患者相比,他们更有可能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2022年12月的《国际环境与公共卫生杂志(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发表了“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综合征患者的个性、焦虑和压力:波兰初步研究”报告。这项研究对26名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和24名年龄在20-35岁之间的非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使用NEO-FFI人格量表、KPS压力感问卷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中的焦虑状态分量表,研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的人格特征、情境焦虑和压力之间的相关性。与非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亚组相比,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表现出特定的人格特征模式:更高的神经质、更低的外向性以及更高的焦虑和压力状态。与非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亚组不同,压力(总情绪紧张、外部和心理内部)仅与外向性呈负相关。研究中捕捉到的特异性是深入研究的前提,考虑各种心理变量来确定因果关系。作者提出,未来的研究应探索小肠细菌过度生长阳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粘膜中免疫反应的激活。通过测定肠易激综合征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肠道活检中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变化的失衡,可以检查炎症和免疫激活状态。更好地了解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肠易激综合征在心理障碍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将是有价值的。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心理障碍

这项关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的特殊人格模式及其与压力指标和焦虑情境状态关系的研究验证了以下假设:

  • 人格是体验和行为的主要调节因子。与没有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患者相比,患有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的神经质水平更高,外向性水平更低。
  • 有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患者比没有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人经历更高的情境焦虑状态。负面情绪状态、更高的焦虑和胃肠道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人类和动物肠道微生物群水平的变化,促使考虑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中发生类似状态。与非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相比,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亚组的焦虑和压力状态更高的假设得到了证实。
  •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的压力水平高于非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亚组患者。与非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组相比,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亚组的压力水平显著更高,无论是总分还是三个指标:情绪紧张、外部压力和心理压力。
  •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的个性和压力相关性与非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亚组患者显著不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引起的肠道不适对受试者的生活舒适度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观察到与症状相关的负面情绪状态、紧张或不适。

这项针对波兰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的研究结果与国外关于人格特征与胃肠道疾病相关性的研究一致。与没有这种疾病的患者相比,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患者表现出更高的神经质水平和更低的外向性水平。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亚组的情境焦虑和压力更高,无论是在总体上还是在三个指标的水平上:情绪紧张、外部压力和心理压力。研究还表明,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亚组中,外向性低于非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亚群,并与更高的压力(特别是情绪紧张)相关。了解肠脑轴对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病理生理学和个性的影响,有助于确定在这些条件下减轻压力的医学和心理认知行为疗法治疗。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脑雾

脑雾是一种认知功能障碍,其特征是困惑、记忆问题和注意力不集中。脑雾本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其他疾病的症状,表现为记忆问题、心智不清晰、注意力不集中认知功能障碍。有些人还将其描述为精神疲劳。根据脑雾的严重程度,它可能会干扰工作、学校或其他日常任务。脑雾可能发生的原因有:压力、睡眠不足、激素变化、某些致敏性食物、药物和某些疾病等。

通常,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患者除了表现出消化症状外,还表现出认知困难。考虑到不明原因的脑雾,常伴有明显的气体、腹胀和腹痛等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症状。2018年《临床转化胃肠病学杂志(Clin Transl Gastroenterol)》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超过2/3的脑雾患者表现出D-乳酸酸中毒,与无脑雾患者相比,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患病率显著更高。

除了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脑雾可能与某些综合征有关,如慢性疲劳综合征、纤维肌痛、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酒精或其他成瘾、以及帕金森病、痴呆、缺血性脑疾病和脑震荡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

益生菌治疗疲劳和抑郁可能的途径

第一篇记载益生菌治疗抑郁症的方法是在1910年发表的研究,但是,直到最近才引起人们对使用益生菌治疗抑郁和焦虑的关注。科学家们现在将一些益生菌菌株称为精神生物素影响大脑和情绪功能。关于益生菌与抑郁和焦虑的一项对过去十年中完成的五项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发现,“益生菌与抑郁症的显著减少有关,这突出了对这种潜在的抑郁症预防策略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益生菌制剂联合使用显著减少了大鼠的焦虑样行为,并减轻了健康人类志愿者的心理痛苦。研究表明,经常食用含有益生菌的酸奶对女性的大脑功能和情绪有积极影响。大鼠应激反应和抑郁的升高通过给予单一细菌婴儿双歧杆菌研究得以逆转。给予鼠李糖乳杆菌益生菌28天的大鼠表现出焦虑和抑郁评分的下降。这被认为是通过迷走神经研究调节细菌分子(GABA)受体的结果。以下是口服益生菌菌株影响精神面貌和认知治疗疲劳和抑郁可能的途径。

  • 对肠道屏障的直接保护
  • 对局部和全身抗氧化状态的影响,减少脂质过氧化
  • 微生物直接产生的神经化学物质(如GABA)和对神经递质/神经肽产生的间接影响
  • 预防应激引起的肠道微生物群整体变化
  • 直接激活肠道和大脑之间神经通路
  • 抑制炎症细胞因子产生
  • 调节包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内的神经营养化学物质
  • 改善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和改善营养状况,例如ω-3脂肪酸、矿物质、植物化学物质
  • 限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胃/肠病原体(如幽门螺杆菌)
  • 减少胺/尿毒症毒素负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