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最新!骨汤麻辣烫制作全过程分享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024最新!骨汤麻辣烫制作全过程分享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IV1BOKF105566E43.html
麻辣烫作为一道广受欢迎的美食,以其麻辣鲜香的口感和丰富的食材选择而备受喜爱。而骨汤麻辣烫更是以其浓郁的骨汤底料和独特的麻辣风味而独树一帜。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骨汤麻辣烫的制作全过程,从骨汤熬制到最终的兑汤,让您在家也能制作出美味的骨汤麻辣烫。
一、骨汤熬制
所需食材:
- 牛棒骨 10斤
- 鸡架4斤
- 猪棒骨6斤
- 水50斤
注:熬汤后的骨渣捞出来,滤干水分,密封放冰箱冷冻保存,下次熬汤还可维续使用。
操作步骤:
- 将牛、猪棒骨砍断,使用清水浸泡2小时,鸡架清水浸泡解冻;
- 将牛棒骨、鸡架、猪骨进行焯水;
- 使用熬汤桶,加水及处理好的食材,大火烧开,打去浮沫,转中小火熬至汤底发白即可。
二、糍粑辣椒制作
所需食材:
- 子弹头干辣椒100克
- 二荆条干辣椒 50克
- 新一代干辣椒 100克
操作步骤:
将以上辣椒加水烧开,煮制15分钟,煮至辣椒发软,使用绞肉机打碎即可。
三、香料配比
山奈3克、白扣5克、草果(去籽)5克、香叶10克、桂皮6克、辛夷2克、八角5克、甘草3克、排草2克、荜拨2克、香果5克、丁香3克、小茴香 10克、白胡椒5克,将以上所有香料打成细粉,加白酒打湿即可。
四、底料制作
所需食材:
- 菜籽油1.5斤
- 黑豆豉 15克
- 精炼牛油1.2斤
- 郫县红油豆瓣400克
- 米酒(醪糟)50克
- 鸡油 400克
- 美乐香辣酱 200克
- 干红花椒 35 克
- 干青花椒 15克
- 猪油 200 克
- 冰糖 20克
- 生姜片100克
- 大葱 100 克
- 蒜 100克
- 胡萝卜 100 克
- 洋葱 100克
- 糍粑辣椒300克
操作步骤:
- 将青花椒、红花椒打成花椒粉,加入适量高度白酒打湿备用;
- 起锅烧油,先将菜籽油烧至260度,下入牛油,鸡油,猪油,160 度融化;
- 下生姜片、大葱、大蒜、胡萝卜、洋葱、紫草炸干捞出;
- 下入郫县豆瓣酱,小火慢炒,炒至豆瓣香味突出,颜色出来,油温 120度;
- 下入糍粑辣椒中大火推炒,炒至油温 120度;
- 下入香辣酱,豆豉,冰糖小火推炒,油温 115度;
- 下入香料粉小火推炒至油温 115 度;
- 下入花椒粉,米酒,炒至115 度关火即可。
五、兑汤
兑白汤
所需食材:
- 骨汤20斤
- 味精 45克
- 家乐浓汤汤底 40克
- 鸡精 45 克
- 大厨四宝浓缩鲜香粉 20克
- 太太乐鲜味宝10克
- 盐 70克
- 菲加特特香一号20克
- 恒天然全脂奶粉120克
- 冰糖 20克
注:如需降低或省去时间成本,可不熬制高汤,直接20斤清水+牛骨高汤40克,猪骨高汤 60 克勾兑,其余调味料不变动。
操作步骤:
- 取熬好的骨汤 20斤,冷却至45度,使用最细的滤网勺下入奶粉,搅拌融化即可;
- 开火,下入猪骨高汤搅拌融化;
- 烧开,转小火,下入盐、味精、鸡精、鲜味宝、特香一号、冰糖搅拌均匀,小火熬煮5分钟即可;
兑红汤
所需食材:
- 兑好的白汤 10斤
- 麻辣底料 200克
操作步骤:
单独取10斤熬好的白汤出来烧开,加入麻辣底料,小火熬煮3分钟,使用细滤网过溅掉里面所有残渣即可。
热门推荐
只吃“0”糖代餐,血糖越吃越高?
结合人工智能的在线教育系统:开发与实践
解决Microsoft Entra登录错误的终极指南
企业如何用SSO+JWT解决登录难题?
单点登录:提升用户体验的秘密武器
黄潇新作舞台炸裂,《披哥4》再创神级表演!
黄潇新作《火车站》:当街舞遇上现代舞,一场跨界的艺术盛宴
嗓子痒控制不住咳嗽一招就管用
电子科技大学量子科技再创佳绩:三大突破引领未来产业发展
麦冬的产地分布与生长习性
特殊类型的踝关节骨折:Maisonneuve骨折详解
在金鳌山上 看南宋152年
代糖,你真的了解吗?
糖尿病是否真的无法治愈?一起探讨如何预防及治疗
糖尿病老人易蛋白质不足!这样吃才够量
珍珠层粉的功效与作用内服还是外用?
荀子VS孟子:谁的人性观更靠谱?
荀子性恶论:现代人的生存指南?
丽江模式:热门旅游目的地如何带动地方经济?
管理层如何面试销售人员
快速解决账号登录难题,提升工作效率!
青白蛇不尽人意?自贡灯会制作方:写实风格融入CG动漫 呈现最自然的东方审美
青年团队研发新技术为海参“治病”
黄庆生:加快培育饲料行业新质生产力
《蛟龙行动》:当特种兵遇上武侠精神
《蛟龙行动》主创团队独家专访:从银幕到现实的深海传奇
自驾跨国游成热点 这些干货信息需了解
五一到海南,沿着海南环岛旅游公路一路发现精彩——一路网红打卡点,东西海岸大不同
铁人精神:新时代的永恒力量
过小年迎大年:小年从何而来?各地小年有哪些特别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