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生产歼20的成飞集团,被174亿低价收购,什么意图?
2024年,生产歼20的成飞集团,被174亿低价收购,什么意图?
2024年7月,中航电测完成对成飞集团100%股权的收购,这场备受关注的"蛇吞象"式收购终于尘埃落定。作为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力量,成飞集团此次被收购背后有何深意?
成飞集团:从132厂到航空工业巨头
1956年4月,中苏签订156项重点建设项目协议,132厂作为航空工业援建项目之一,开启了成飞集团的发展历程。1958年10月,132厂正式动工兴建,1964年基本建成并成功试飞歼5甲飞机。此后,成飞集团在航空装备制造领域不断突破,先后推出歼教5、歼7、FC-1枭龙、歼10等机型。
1986年,工厂更名为“航空工业部成都飞机公司”。自1965年第一架歼7首飞以来,该系列衍生出十多种改进型号,总产量超过4000架,不仅装备我国空军,还出口至30多个国家,成为我国最知名的军机出口品牌。
2011年1月,第五代隐身重型歼击机歼20成功试飞,2016年正式公开亮相,并于2019年正式列装,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自主研发并服役的第五代战斗机的国家。此外,成飞集团还大力发展无人机产业,推出了“云影”无人机等产品。
中航电测收购成飞集团
2023年1月,中航电测发布公告,拟向航空工业集团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成飞集团100%股权。2024年7月,收购正式完成。此次收购不仅体现了国家对航空装备建设的重视,也为成飞集团提供了更广阔的融资渠道和发展平台。
信息来源:
- 环球网:中国空军试飞员驾驶国产歼-20战机首次公开亮相
- 封面新闻:中航电测收购成飞100%股权获深交所通过
收购的主要意图
此次收购的主要目的是践行国家战略,加强航空装备建设任务保障能力。成飞集团在航空装备制造领域拥有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此次收购将有助于整合资源,更好地为国家航空装备建设服务。
此外,通过借助资本市场,可以推动核心企业高质量发展。中航电测作为上市公司,拥有更广阔的融资渠道和更规范的管理体系。通过收购成飞集团,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收购带来的影响
航空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资产证券化对于提高航空工业的融资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收购成飞集团,将进一步推动航空工业的资产证券化进程。而且,成飞集团作为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企业,其资产证券化将为其他航空企业提供示范和借鉴。
通过资产证券化,航空企业可以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价值,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而且,军工企业的资产被视为国家机密,必须接受市场的严格监督,这将促使成飞集团提高自己的经营效率,加强内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市场的监督机制将促使成飞集团不断创新,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市场的竞争压力也将促使成飞集团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
但是,成飞集团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技术体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整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文化冲突、管理矛盾、技术融合困难等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将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此外,中国航空工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收购成飞集团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将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但是,9月30日,上市公司公告称,重组的实施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相信在未来一定能够以更加全面的形态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结语
此次收购将实现战略整合与协同合作,拓展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未来的发展中,相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收购的优势,应对挑战,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