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评剧《秦香莲》的独特魅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评剧《秦香莲》的独特魅力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xiaopiaoyou.com/pingxi/2024-12-05/6462.html

评剧《秦香莲》作为白派名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数代观众的喜爱。本文从剧本整理、人物塑造、唱词对比等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了这出经典剧目的艺术特色,展现了评剧艺术的独特韵味。

白派名剧《秦香莲》是一出颇具魅力的戏,新中国成立后,在保留原剧精华的基础上,又对其重新进行了整理加工(邱炘整理),使该剧更为生动感人。秦香莲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许多剧种也都拥有这个剧目,但评剧《秦香莲》却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几代评剧观众的喜爱,并被摄制成戏曲影片,直到今天,这出戏仍活跃在评剧舞台上。

该剧之所以能深受喜爱,关键在于剧本是以普通百姓的心理去塑造人物的。

包公是剧中矛盾的解决者,也是最易塑造成脸谱化的人物。如果说京剧的包公突出的是包公的刚强性格,而评剧的包公则着眼于以情动人,使包公在刚烈的性格上又多了一些人情味。

“大堂”一折是全剧的转折点,是包公与陈士美的正面交锋。在这里有一段包公劝陈士美认下香莲母子的唱段。京剧的起句是“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这里一开始就把陈士美当作了被审判的对象;而评剧的唱词则是“与驸马打坐在开封堂上”,因为此时包公与陈士美还未形成冲突,所以包公是以一种同僚的身份,平起平坐的口吻和陈士美交谈,是规劝他回心转意,认下香莲。京剧的唱使气氛益加紧张,“到如今她母子前来寻你,为什么不相认反把她欺”;评剧却没有采取责问的语气,而是进一步设身处地地为陈士美设想,“父子义夫妻情你怎能忘,欺君罪有我包拯一面承当”,充分显示出包公期望通过规劝以求和解的善良愿望,及承担罪责的侠义心肠。但这时的陈士美仍无动于衷,从而使其灭绝人性的丑恶面目暴露无遗,善与恶形成了强烈对比。京剧的最后一句语气更为强硬,“我劝你认香莲是正理,祸到了临头悔不及”,态度坚定果断,突出了包公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性格;评剧则不然,“劝驸马你还要再想再思,再思再想,难道说你是那铁打的心肠”,把包公盼望他们一家团聚的急切心情形象地刻画出来。

作为剧本核心人物的秦香莲,在着力刻画其不畏权势的性格时,同样是从普通百姓的心理出发的。她面对衣着华丽、气焰嚣张的皇姑,以一组排比句作了一番对比:“她好比一轮明月圆又亮,我好比浮(乌)云遮月缺半边。她好比三春牡丹鲜又艳,我好比雪里的梅花耐霜寒。她在皇宫享尽人间的福,我跋山涉水受尽艰难。她倚仗着是皇姑权势大,她这威武喝吓不住我秦香莲!”这段唱以一轮明月比喻皇姑的夫妻美满,以月缺半边比喻香莲妻失夫、儿失父的境遇;以三春牡丹比喻皇姑高贵的身份,以梅花耐寒比喻香莲不屈的性格。寥寥四句便点出了皇姑与秦香莲身份、地位和境遇的差异,同时也表明了秦香莲的态度。当皇姑质问香莲为什么不下跪时,香莲的回答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论国法我应该与你下跪,论家法你还应该把我参。你应该下了你的金车辇,与我把礼见,论礼论法理所当然。”没有人去追究一个民妇如此藐视皇姑是否真实,但这理直气壮的言辞足以让人拍案叫绝。

无庸置疑,《秦香莲》是一出文学性相当高的剧本,这一剧本没有华丽的语言,它的许多叙述性唱词与日常说话无异,但却能句句生情、处处见才,并有意识地贴近评剧观众的审美心理,使秦香莲、包公的形象得以深入人心。这正是该剧长久地赢得观众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