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赔偿标准及合作合同仲裁指南
劳动仲裁赔偿标准及合作合同仲裁指南
在职场中,劳动仲裁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劳动仲裁的赔偿标准以及合作合同是否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的相关内容。
劳动仲裁的赔偿标准
关于劳动仲裁后的赔偿事宜,以解雇纷争为例,若企业因裁员不当被申诉至劳动仲裁委员会,则须依循经济补偿的双倍基准则向员工支付赔偿金;倘若企业在解雇案例中有其他违法行为,抑或给员工带来了实际损失,赔偿金额将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或根据受害方的实际受损程度予以评估。
关于劳动仲裁赔偿标准的详细规定为:经济补偿依照劳动者在现所在公司就职时间的长短,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薪资作为基准;如在职时间超过六个月但不足一年,则视作一年处理;不满六个月者,则给付半个月薪资作为经济补偿。
至于员工月工资高于公司所在地及其所在省级行政单位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同地理区域去年职工平均月薪酬三倍的情况下,其所获得的经济补偿标准即参照三倍水平予以确定,同时,该类员工获得的经济补偿期限最多不能超过十二年。
请注意,本解说中所提到的月工资特指劳动者于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的十二个月内的人均月收入。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合作合同是否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很遗憾地告诉您,这种情况下,您无法提起劳动仲裁。
因为,从法律层面来看,合作协议并不等同于雇佣关系中产生的劳动协议,故而并不适用于劳动仲裁的范畴。
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若要申请劳动仲裁,申诉人必须满足如下基本条件:
(1)该申请人必须与正在进行仲裁的劳动争议具有直接利害关系;
(2)申请所涉及的争议必须为劳动争议,而非民事、经济纠纷,亦或是劳动保障行政纠纷,否则仲裁委员会将不受理此项仲裁申请;
(3)该劳动争议必须属于仲裁委员会的法定受案范围之内,如若不然,同样会面临不予受理的情形;
(4)必须向具备合法权限的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
(5)申请人需要提出明确的被诉方以及细化的仲裁请求以及事实依据;
(6)除非遭遇不可避免的抗力因素或存在其他合理原因,否则仲裁申请必须在法定的时效期限内提出;
(7)申请人必须准备齐全且符合要求的申请书及其相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