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吃甘蔗胜过参!这样吃,不咳了,胃舒服了,气色也好了
冬吃甘蔗胜过参!这样吃,不咳了,胃舒服了,气色也好了
俗话说,冬吃甘蔗胜过参。在寒冷干燥的冬季,甘蔗不仅能够为身体补充热能,还能有效缓解干燥症状。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甘蔗的营养价值、功效以及多种食用方法,让您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能收获健康。
俗话说,冬吃甘蔗胜过参。在冬季这个寒冷干燥的季节里,人们往往偏爱温热、滋补的食物,然而这也容易导致积热上火,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不适。
为何冬季甘蔗被誉为“大补”之物?
甘蔗汁味甘性寒,具有清热、生津、润燥、消痰、止咳等多重功效。
在中医临床中,甘蔗汁常被用于治疗口干舌燥、津液不足、小便不利、大便燥结、消化不良、反胃呕吐、高烧烦渴等症状。
《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甘蔗能够“利咽喉,强筋胃,息风养血,大补脾阴”,并称其榨浆后名为“天生复脉汤”。复脉汤原是《伤寒杂病论》中的名方,具有阴阳并补、益气养血的功效。而甘蔗性味甘凉,同样具备阴阳双补的特性,因此被誉为“天生复脉汤”。
在寒冷干燥的天气里,甘蔗富含的糖分能够为机体补充热能,抵御寒冷,消除疲劳。同时,其丰富的水分和维生素也能有效补水,缓解干燥症状。此外,甘蔗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铁的含量更是位居水果之首,因此也有“补血果”之称。
甘蔗还具有健脾利尿、润肠通便的功效,对于冬季运动量不足的人群来说,这无疑是对脾胃的一大福音。民间还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因为冬季多咀嚼甘蔗,不仅能滋润喉咙,还能清洁牙齿、锻炼咬肌,避免上火,可谓一举多得。
生吃与熟吃,哪种更健康?
甘蔗性寒,冬季熟吃更滋补。中医认为,甘蔗生吃能泻热、润燥;熟食则益脾胃、润心肺,补益功效更佳。关于熟吃甘蔗的食疗方,古籍中记载颇丰。
《滇南本草》中记载,甘蔗汁可以治心神恍惚、神魂不定、中风失音等症状,熬制成饧食后,和胃效果更佳。这里的“饧”类似于现代的饴糖。《随息居饮食谱》也提到,甘蔗汁煎成如饴,色黑甘温,具有和中活血、止痛舒筋的功效。越地人在产后常服用此品。
青皮甘蔗与紫皮甘蔗,哪个更好?
青皮甘蔗偏凉,紫皮甘蔗偏温。《随息居饮食谱》中提到,以皮青、围大、节稀而形如竹竿的青皮甘蔗为佳。紫皮甘蔗虽然性温,但功效稍逊。
肺胃热盛的人(如鼻孔呼气热、喉咙冒火)适宜食用青皮甘蔗;而脾胃虚寒的人群,则可以选择紫皮甘蔗。
这样吃甘蔗,不咳了,胃舒服了,气色也好了!
1.甘蔗生姜汁
原料:甘蔗250500克,生姜1530克。
做法:将甘蔗和生姜分别切碎,略捣后绞取汁液,和匀后服用,或煎服。可分3~4次服用。
功效:甘蔗汁益胃和中,生姜下气止呕。两者虽性一寒一温,但合用则性较平和,特别适用于阴液不足、胃气上逆、反胃呕吐的人群。
2.甘蔗小米粥
原料:甘蔗500克,小米60克。
做法:将甘蔗切碎略捣,绞取汁液,加入小米和适量水,煮成稀粥食用。
功效:甘蔗汁益胃生津、润肺燥,小米益脾胃,两者皆能除热。适用于脾肺不足、阴虚肺燥、烦热咳嗽、咽喉不利的人群。
3.苹果甘蔗水
原料:苹果1个,紫皮甘蔗2节。
做法:将苹果洗净、切块,甘蔗削皮、切段,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转小火文煮20分钟即可。饮水、食用苹果。
功效:甘蔗有清热生津的功效,苹果性味较为平和、益胃生津,两者合用,可润燥生津,是冬季干燥的绝佳饮品。
4.百合甘蔗水
原料:甘蔗汁、白萝卜汁各100毫升,百合100克。
做法:将百合洗净煮烂后,加入甘蔗汁和白萝卜汁,于睡前服用。亦可根据个人喜好加入适量蜂蜜。
功效:此水润肺清热,适用于虚热咳嗽的人群,是冬季养肺的佳品。
甘蔗虽好,并非人人适宜
因为甘蔗能泻热,所以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生甘蔗;同时,甘蔗含糖量较高,也不宜过量食用,否则可能“消肌肉、损齿发、生虫䘌,尤损小儿”。
此外,糖尿病患者、体内湿气重者、胃腹寒痛者也不宜食用甘蔗。
特别要注意的是,霉变的红心甘蔗不能食用,以免中毒。不明来源的甘蔗汁最好不要饮用。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