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骑行指南:同济医院专家详解运动强度和注意事项
冠心病患者骑行指南:同济医院专家详解运动强度和注意事项
近日,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中心的脏器康复俱乐部微信群中,傅先生发了长长的一段文字,表达了对同济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心脏康复科主任沈玉芹、主管治疗师李广鹤和治疗师罗琳由衷的感谢,感谢他们通过心脏康复治好了他的早搏,从而极大地改善了他的生活质量。
室性早搏在临床中很常见,常见的表现为心悸、心慌和心脏停搏感,室早连发可表现为室性心动过速,严重者可能会造成生命危险。因此,很多人对于室性早搏特别担心,恐怕自己会猝死。其实不然,室性早搏有很多原因导致,对于一些非器质性心脏疾病患者的早搏,多数不会产生不良后果的,大家不必担心。
除了药物治疗,心脏康复也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心脏康复通过药物、运动、营养、心理、戒烟“五大处方”的综合干预,增强窦房结功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少血液中儿茶酚胺含量、降低β受体敏感性,从而有效改善室性早搏。当然心脏康复也适用于其他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比如:房早、房扑、房颤、窦速及缓慢型心律失常等。
在心脏康复运动疗法实施前,需要通过心肺运动试验评估患者运动耐力及心律失常严重程度,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患者的适宜运动强度。运动训练可以选择心脏康复中心心电监护下的运动模式,实时监控心脏状况,避免发生心脏意外事件。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和再评估后,可以选择运动手环等自我监控方式,采用居家康复+定期随诊的方式进行心脏康复锻炼。
心脏康复与脏器康复是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中心的特色,于2005年开展心脏康复,是国内最早开展心脏康复单位之一,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和研究,目前已经形成“临床——科研——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脏器康复品牌,是上海市唯一具有心脏康复专科病房的三甲医院,是上海市重点扶持学科,上海市同济医院重点培育学科。是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CDQI)认证的"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示范中心",是全国首批“国家心脏康复中心培训示范基地"之一,并且是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唯一的心脏康复培训基地。在国内率先实施心血管疾病早期﹣门诊﹣社区﹣家庭康复的闭环管理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广以无茶酚胺为有氧运动强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进行运动康复的单位。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中心获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和上海康复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上海优秀发明银奖,主编专著10余部,参编专著10余部,发表文章80余篇,获批专利10余项,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牵头与参与发布团体标准10余项,执笔与参与撰写专家指南与共识10余部。是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单位、上海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单位、上海康复医学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 专 家 名 片 /
沈玉芹
心脏康复科主任
教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心脏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预防与康复学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脏康复学组委员,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预防与康复学会上海联盟主任委员,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CDQI) 心脏康复中心专家委员、CDQI心脏康复中心评审认证组上海组长,上海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康复医学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执笔撰写多部有关心脏康复中国专家共识,主编及参编专著6部,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多项局级项目,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技奖一等奖及上海市康复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8中国康复医学会颁发的“优秀康复医师奖”,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颁发的“推动心脏康复贡献奖”,第20届日本心脏康复年会国际论坛最佳发言奖。
网上预约挂号
图文|康复医学中心
编辑|陈轩
审核|谢壮丽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开始尝试通过骑行来改善心血管健康。然而,对于这一特殊群体来说,安全骑行尤为重要。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脏康复科专家团队,基于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研究,为冠心病患者提供了全面而专业的骑行指导。
骑行对心血管健康的益处
研究表明,骑行对心血管健康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2017年的一项研究发现,骑自行车上下班与改善心血管功能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有关。该研究还表明,那些经常骑自行车或将其纳入体育运动的人通常比做其它体育运动的人更健康。此外,骑自行车还能增强肺部功能,改善认知能力,延缓衰老,促进肠道健康等。
安全骑行的具体指导
运动前准备
在开始骑行前,最重要的是咨询专业医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同济医院心脏康复科专家建议,冠心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心肺运动试验评估运动耐力和心律失常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此外,患者还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骑行计划,包括运动强度、时间和环境等。
运动强度和时间
运动强度是确保安全骑行的关键因素。专家建议,冠心病患者应将运动强度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70%之间。最大心率可用220减去年龄来估算。例如,一位60岁的患者,其最大心率约为160次/分钟,运动时的心率应控制在80-112次/分钟之间。运动时间方面,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20-30分钟。可持续性或间歇性进行,每次最少10分钟。每周少于2次、每次低于10分钟的运动可能不足以产生促进与维持体能的效果。
注意事项
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可能导致血中儿茶酚胺增加,降低心室颤动阈,诱发心室颤动。因此,心绞痛发作3天之内和心肌梗塞后半年之内的病人应避免剧烈运动。
运动前不宜饱餐:进食后人体内血液供应需重新分配,流至胃肠帮助消化的血量增加,而心脏供血相对减少,易引起冠状动脉相对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心绞痛。
循序渐进:平时不运动者不要突然进行剧烈的运动,应从轻度运动开始,逐渐增加强度和时间。
适合衣着:运动时避免穿得太厚,以免影响散热、增加心率。心率增快会使心肌耗氧量增加。
运动后避免不良习惯:运动后避免马上洗热水澡和吸烟。全身浸在热水中会导致广泛血管扩张,使心脏供血相对减少;吸烟易使血中游离脂肪酸上升和释放儿茶酚胺,加上尼古丁的作用易诱发心脏意外。
监测身体状况:运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身体的反应,如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就医。
冬季骑行特别提醒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季节,气温每下降1°C,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率就会增加1.6%。因此,冠心病患者在冬季骑行时需格外谨慎。建议选择上午10时以后或下午3时以后进行运动,此时身体新陈代谢较快,运动效果更佳。同时,要注意保暖,出门时戴帽子,避免在高温、高湿度或寒冷环境下运动,以免增加心脏负担。此外,运动后不要马上洗澡,特别是不要洗热水澡,以免导致血管扩张,影响心脏供血。
通过科学的骑行方法,冠心病患者也能享受到这项健康的运动带来的乐趣。但请记住,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在骑行过程中,务必遵循医生的建议,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运动带来的健康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