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胆总管的解剖及影像学特征
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胆总管的解剖及影像学特征
肝脏管道系统是人体重要的消化系统组成部分,包括肝总管、胆囊管、胆总管等结构,它们在胆汁的引流和消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管道的解剖结构及其影像学特征,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的系统。
一、肝总管
肝总管(common hepatic duct,CHD)是由左、右肝管汇合而成,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其长度约为4厘米,内径约为4毫米,是引流胆汁的重要通道。
肝总管的形成示意图
二、卡洛特三角
卡洛特三角是胆囊和肝之间的近似三角形区域,是外科肝胆操作时的重要解剖标志。这个区域由肝下缘、胆囊管、胆囊动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围成,具体形状会因胆囊动脉和肝动脉的解剖变异而有所不同。
卡洛特三角的解剖结构示意图
卡洛特三角的具体边界包括:
- 内侧:肝总管
- 下方:胆囊管
- 上方:肝脏下表面
三角区内包含的主要结构有:
- 右肝动脉:由肝固有动脉分叉形成
- 胆囊动脉:通常起源于右肝动脉,供应胆囊
- 淋巴结:Lund淋巴结是胆囊的第一个淋巴结
- 淋巴管
三、胆囊管
胆囊管(cystic duct)连接胆囊与胆总管,长度约为2.54厘米,管径约为0.20.3厘米。胆囊管具有多种解剖学变异。
四、胆总管
胆总管(common bile duct,CBD)是胆囊管与肝总管汇接部至十二指肠乳头的通道,可分为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胰腺段和十二指肠壁内段四段。正常情况下,十二指肠上段胆总管直径在10毫米以内,超过12毫米时则为胆总管扩张。
胆总管通常在70%80%的人中与主胰管末端结合,共同开口于主乳头。其长度约为48厘米,直径约为6~8毫米,位于肝固有动脉右侧、门静脉前方,在肝十二指肠韧带中下行,最终进入十二指肠降部的左后壁,形成肝胰壶腹。
五、肝胰壶腹
肝胰壶腹(hepatopancreatic ampulla,ampulla of vater)是胆总管与胰管在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汇合形成的膨大管道,有括约肌包绕,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这一区域容易发生胆结石梗阻,也可能发生肿瘤,即壶腹癌。
六、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由于肝、胆、胰管的常规影像学显示不够清晰,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成为检查这些管道病变的无创影像学方法。MRCP利用强磁场、无线电波和计算机来评估肝脏、胆囊、胆管、胰腺和胰管的疾病,具有非侵入性和不使用电离辐射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