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清朝为何允许道士保留衣冠发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清朝为何允许道士保留衣冠发式?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25289733_121629733/?pvid=000115_3w_a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清朝的特色之一就是剃发易服政策,但道士却可以保留自己的衣冠发式。这一现象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本文将从史料记载和历史背景出发,探讨这一特殊现象的来龙去脉。

清朝入关后,为了巩固统治,推行了剃发易服政策。这一政策在民间引发了强烈反对,最终导致政策的废除。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廷开始强制实行剃发易服令。在这一背景下,儒家圣地孔府和道教圣地龙虎山的张天师都选择了顺从。

孔府衍圣公孔胤植上表清廷,称赞顺治帝,并在接到剃发令后第一时间举行了隆重的剃发仪式。而张天师张应京则在顺治三年就向清廷进贡正一真人符,尽管当时并未得到清廷的重视。

然而,道教界并未就此放弃争取。张天师和王常月先后觐见顺治帝,通过交流和恳求,最终使得道士得以免于剃发易服。这一结果也与清廷逐渐重视道教的历史背景相吻合。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所谓的“十从十不从”政策,其中一条就是“儒从而释道”,即读书人需要服从剃发易服,而出家的道士则无需遵守。然而,这一说法存在诸多疑点,且史料记载模糊,难以确证。

综合来看,最可能的解释是:在清初,张天师通过改进道士袍服并在觐见顺治帝时恳求,最终得到了年少的顺治帝的同意,使得道士得以保留自己的衣冠发式。这一决定虽然带有偶然性,但最终成为了传统。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清朝统治初期对不同文化群体的政策调整,以及道教在这一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同时,也体现了年轻帝王在处理宗教政策时的个人意志和灵活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