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患者明明没有高血压,为什么要用降压药呢?
肾病患者明明没有高血压,为什么要用降压药呢?
肾病患者常常会发现,医生开具的药物中包含降压药,比如“沙坦”或“普利”,而自己本身并没有高血压,因此会感到疑惑。实际上,这类药物在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护肾作用。
在临床上,各类肾病患者,如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都可能表现为蛋白尿及肾功能进展。为了降低蛋白尿水平、延缓肾脏病进展,肾科医生往往会处方两类降压药: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如氯沙坦、替米沙坦等)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如福辛普利、贝那普利等)。这两类药物不仅能降血压,还能进一步降低肾脏内部毛细血管内压力,具有抗炎和抗纤维化的作用。
为什么肾病患者用这些降压药有额外保护肾脏的作用呢?
“沙坦类”和“普利类”两类药物,最初是作为降压药被研制出来的,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都能阻断体内很重要的致病环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系统),从而舒张血管和降血压。很多肾病患者常常伴有血压升高,而降压治疗对于控制蛋白尿、延缓肾功能进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伴有血压升高的肾病患者若无明显禁忌症推荐应用这两种药物进行降压治疗。但是这两种药不仅能降血压,还能进一步降低肾脏内部毛细血管内压力,而且还具有抗炎和抗纤维化的作用。因此,这就是“沙坦类”和“普利类”降压药被众多指南一致推荐为肾病患者首选的降血压药,而且即使对没有高血压的肾病患者,由于这两类药物还具有上述的肾脏保护作用,所以肾脏科医生也普遍会建议患者使用这些药物来降低蛋白尿和延缓肾脏病进展,特别对于同时伴有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肾病患者,正确应用这两种药,能同时起到保护肾、心、脑及血管等多个靶器官的作用。
针对肾病治疗应用这些降压药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禁忌人群:有些肾病患者不能选用“沙坦类”和“普利类”药物,主要见于:双肾动脉狭窄、孤立肾合并肾动脉狭窄患者、怀孕前三个月及妊娠期的患者。
用药选择:不建议同时使用“沙坦类”和“普利类”这两类降压药,因为同时应用容易出现血压过低、急性肾衰和高钾血症等并发症,而且并未体现额外的肾脏保护作用。因此,这两种药物选择一种即可。在临床上,因为“普利类”药物可能引起干咳副作用,故“沙坦类”药物的应用相对更多。
血压监测:血压不可降得过低。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在服药过程中,需要注意平时起床或坐起时要缓慢,避免体位性低血压。收缩压最好不要低于100mmHg。尤其对于无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太低,可考虑减量或停用。
肾功能监测:服药过程中需要监测肾功能变化。服药之后定期复查肾功,初期血肌酐会一过性升高,一般升高20%以内不必担心。但若服药后血肌酐较基线升高超过30%,则应到肾科医生处就诊,分析原因,考虑调整剂量或停药。
血钾监测:密切关注血钾变化。由于这类药可能引起血钾升高,对于终末期肾功能不全、应用其他保钾或含钾药物等同时使用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高钾血症,因此应定期复查血钾,避免高钾饮食,如低钠盐、含钾丰富水果、中草药汤剂等。
限盐:服用这类降压药,注意不能吃得太咸,因为高盐会影响降压及降尿蛋白效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作者:李 娟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本文审核:汪年松 上海市医学会肾脏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