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就科技赋能古脊椎动物学研究展开研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专家学者就科技赋能古脊椎动物学研究展开研讨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news.cn/tech/20240925/4b15ad622845470fb3c758e60dea6d7d/c.html
9月24日,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第17次学术年会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市开幕。340余位专家学者就古脊椎动物研究科技赋能、学科融合等展开探讨,进一步拓宽古生物学科研及科普应用边界。
作为古生物学分支,古脊椎动物学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各类脊椎动物的形态、分类、生态、分布等。本次年会将开展70余场主题报告,涵盖云南禄丰的恐龙、硬骨鱼类起源与早期演化等最新研究成果。
9月24日,在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第17次学术年会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星作《云南禄丰的恐龙研究》报告。新华社记者 陆君钰 摄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星在开幕式现场表示,科技手段有助于提高效率,帮助理解学科中某些研究问题。
“高精度CT等技术发展对学科起到巨大推进作用。未来我们对化石内部解剖结构的认识会更加深入。”中国科学院院士、古鱼类学家朱敏告诉记者。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卢静说,她在本次年会上看到了将各种新技术方法用于古生物研究,在更大研究范畴内启发思考古生物和其他学科交叉合作的连接点。朱敏也表示,古脊椎动物学与全球备受关注的健康科学发展相关,研究者在与生命科学家的合作中看到学科融合。
“科学的严谨和技术的进步赋能科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幼安说,以恐龙研究为例,定量精确的形态学研究能复原恐龙的亲缘关系、生活习性及外观色彩,帮助中国恐龙形象从科研走向科普。
开幕式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授予禄丰世界恐龙谷“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科普教育基地”。近年来,楚雄州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合作,持续加强古生物化石保护,发展古生物化石资源经济。
本文原文来自新华社
热门推荐
农历生日尾数与命运:传统文化与现代理性的对话
数字8、9、6真的能带来好运吗?
生日尾数与命运:一场数字迷信的荒诞剧
30 岁有多少存款算合格?
七个月存了10万亿,你们为什么不消费?
中甲联赛外援政策大调整!每队最多可注册4名外援
简历翻译,助你职场起飞!
英语翻译中的那些“坑”:从词汇到文化的跨越
比利·怀尔德的精华:每个经典影迷都应观看的五部电影
文旅融合视角下历史名人IP形象设计
保护亚马逊,我们都是地球守护者
胡鑫宇事件后的反思:如何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海口市灵山镇中心学校:校园安全再敲警钟
海口小学生高坠死亡事件真相:排除刑事案件,网传信息不实
西安悲剧后,家长如何守护孩子心理健康?
特困家庭如何构建有效社会支持网络?
解决yarn安装bcrypt难题:用bcryptjs更轻松!
八字比劫夺财:成因、表现与化解之道
岳阳楼下爆辣鸭翅:辣到灵魂颤抖的湖南必打卡美食
岳阳周末美食之旅:打卡六门闸风干鱼!
面对压力摩羯座该如何调整?
碳价机制的公平性问题:如何惠及所有群体?
生肖运势分析:可信度探讨
广西巨蟒吞食山羊事件背后:生态价值与保护困境
佛罗里达州缅甸蟒挑战赛:生态保卫战还是生命屠戮?
巨蟒捕食背后的科学原理揭秘
文人画家的鼻祖——顾恺之
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感恩的成語有什麼?
同济医院眼科专家推荐:“目”浴阳光防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