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情绪,遇见更好的自己
掌控情绪,遇见更好的自己
情绪管理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从古至今,无数智者都强调了掌控情绪的重要性。本文将从情绪的本质、产生机制到具体管理方法,为你提供一套完整的情绪管理指南。
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人对外界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外界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简单来说,情绪就是一种反应,它有很多表现形式,比如高兴、伤心、愤怒、沮丧等。
情绪具有以下特点:
情绪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外界事物符合主体的需要,就会引起积极的情绪体验;否则便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构成了情绪的心理内容。
情绪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内心体验。比如轻松、愉快或沉重、悲伤都是内心体验。
情绪有其外部表现形式,也就是表情,可以从一个人的外部表现看到他情绪上的变化。比如,我们常说得高兴时的眉飞色舞。
情绪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例如心率、血压、呼吸和血管容积上的变化。比如,生活中情绪激动时的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等。
情绪是怎样产生的?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 认为:不是事件直接产生情绪,而是个体对事件的看法导致情绪,即情绪 ABC理论,A代表事件或刺激、B代表人们对事件或刺激的信念、观点、看法,C代表情绪反应。他认为,情绪C并不是由A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个体对事件的信念和想法B所导致的。
比如:你在路上被人撞了一下,你认为对方很粗鲁,你感到生气并去质问对方。通常人们认为生气是由被撞引起的,而忽略了“你认为对方很粗鲁”的这个信念B,假如我们换一种想法,认为他是不小心,或许我们就不会那么生气。所以,人们对事件发生的看法和评价才是导致情绪结果的关键。埃利斯认为,不合理的信念B会导致情绪困扰和行为障碍。通过改变对事件的看法和评价可以有效管理情绪和行为。
如何管理情绪?
觉察情绪:觉察情绪是情绪管理的首要步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留意自己情绪的细微变化。当我们生气时能觉察到自己生气这个情绪,像写日记一样记录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回顾,我们就能从这些记录中发现一些规律,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绪反应。
表达情绪:在我们觉察到自己的情绪之后,学会合理地表达情绪也至关重要。在与他人沟通时,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能够让对方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感受,避免因误解而引发冲突,有助于促进双方的有效沟通。
改变思维方式:认知重构是改变负面情绪的有效方法。当我们遭遇挫折时,比如考试失利,我们可能会陷入自我否定这种消极的负面情绪中,此时,我们可以换一种思维方式,可以这样思考:“这次考试虽然失利,但也让我发现了不足,以后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学习,下次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通过这样积极的自我对话,我们能够改变对事件的看法,从而调整自己的情绪。
放松技巧:掌握一些放松技巧,能够帮助我们在情绪紧张时迅速恢复平静。比如深呼吸、冥想、运动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放松方法。当感到压力巨大时,我们可以尝试做几次深呼吸,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或内心的感受,能够帮助我们排除杂念,减轻焦虑情绪。
因此,情绪管理是一个持续的、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通过深入了解情绪的本质,充分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让我们能够逐渐成为情绪的主人,以更加从容、积极的姿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掌控情绪,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