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癌症患者的福音?
放射治疗:癌症患者的福音?
放射治疗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高能射线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它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如头颈部肿瘤、胸部肿瘤等。随着技术的进步,精确放疗逐渐成为主流,最大限度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你对放射治疗了解多少?它是否真的给癌症患者带来了希望呢?
放射治疗的基本原理
放射治疗通过高能射线(如X射线、伽马射线、质子束等)直接破坏癌细胞的DNA,使其无法继续生长和分裂。射线在照射过程中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更强,而对正常细胞的损伤相对较小,正常细胞具有更强的自我修复能力。
放射治疗的适用范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约70%的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接受放疗。常见的需要放疗的病种有:食管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皮肤癌、脑胶质瘤、鼻咽癌、口底癌、喉癌、宫颈癌、直肠癌、骨转移癌、脑转移癌等。
放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手术、化疗、靶向治疗等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在目前可治愈的癌症中,手术治疗的贡献度是49%,放疗为40%,而化疗仅仅是11%。所以,放疗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放射治疗的副作用
放射治疗的副作用因照射部位和剂量不同而异,常见副作用包括:
- 局部反应:皮肤红斑、干燥、脱皮、溃疡等。
- 全身反应:疲劳、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 特定器官反应:如头颈部放疗导致口干、吞咽困难,腹部放疗导致腹泻、腹痛等。
副作用的严重程度则与放射量、放射面积、射线速度等密切相关。通常放射量和面积越大、射线速度越快,越容易发生局部副作用,且程度越重。
最新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放射治疗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目前临床常用的外照射放疗技术包括螺旋断层放疗(TOMO)、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固定角度调强放疗(IMRT)、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质子刀/重离子刀、三维适形(3D‐CRT)和二维常规(2D-CRT)等。
其中,图像引导放疗(IGRT)是一种四维的放射治疗技术,在三维放疗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因素的概念。它可以在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中利用各种先进的影像设备(CT,MRI,PET)对肿瘤及正常器官进行实时的监控,纠正放疗期间摆位、器官运动、肿瘤体积变化带来的误差,并能根据器官位置的变化调整治疗条件使照射野紧紧“追随”靶区,使之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确治疗。
患者的真实体验和反馈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为儿童癌病患者提供治疗前准备,由她最喜欢的卡通角色陪伴进行模拟放射治疗工作坊。为孩子设计的个人化沉浸式环境,再加上心爱卡通角色的陪伴,透过鲜艳的色彩、爱和关怀,让儿童患者克服恐惧。
理大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理伴童行」团队联同工业中心的HEROCARE计划,由利希慎基金赞助,通过「触感体验」与「虚拟沉浸」应用于临床服务和医疗培训,为即将接受放射治疗的儿童患者提供沉浸式模拟体验。配合理大创新「混合沉浸虚拟实景(HiVE)」技术,不仅减低了儿童患者和照顾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时的不安,还让逾88%的患者无需麻醉下完成治疗。
结论
放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癌症治疗方法,通过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的DNA,抑制其生长和分裂。放射治疗包括外部放疗、内部放疗和系统性放疗,根据肿瘤类型和位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放射治疗在提高癌症治愈率和延长生存期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但也伴有一定的副作用和局限性。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密切监测治疗效果和副作用,进行及时调整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