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力的地位出发”:2600年前晋国大夫叔向的智慧
“从实力的地位出发”:2600年前晋国大夫叔向的智慧
"从实力的地位出发"这句话,近年来在国际政治中频频出现,但你知道它的真正出处吗?让我们穿越回2600年前的春秋时期,探寻这句话的历史渊源。
前两年在拉斯维加斯,布林肯说“从实力的地位出发”,被杨主任怼了回去。不过之后,在很多场合,布林肯都表达了这句话。“从实力的地位出发”(From the position of Strength)。
那么,这句话是他的原创吗?是西方的原创吗?原创者是谁?
我做了一番研究,发现原创者在中国。
“从实力的地位出发”。这句话的原创,是2600年前,春秋时代的晋国大夫叔向。且听我一一道来。
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晋平公去世,晋昭公即位。由于晋国是霸主,诸侯国都去吊唁。鲁昭公也是最早出发的国君之一。像郑国,宋国,齐国等都得到接待。偏偏鲁昭公在黄河边被晋国拦下来,拒绝他入境。
鲁国君臣又气疯了,以为奇耻大辱。他们据理力争:晋国和鲁国是天下最亲近的姬姓王族,为什么三番五次羞辱鲁国?!(这话是对的。晋国先祖是周成王的弟弟,鲁国先祖是周公的长子。而周公是成王的亲叔叔。所以两国确实是最亲近的王族。)
还有。这里,为什么说鲁国“又”气疯了呢?也因为此前有两次,鲁昭公朝见晋国被羞辱的经历。
第一次,晋平公的侧室去世了,那时候鲁昭公刚即位不久,急于表现,即急急忙忙去晋国吊唁。结果在黄河边被第一次拦住,拒绝入境。晋国的理由是:不是国君夫人去世,你瞎忙活啥?回去吧。你这是对晋国的羞辱!当然,鲁昭公被阻拦,也是鲁国上下的耻辱。(注:按照周礼,国君侧室去世,不算国丧。)
第二次,鲁昭公去朝见,倒是没有被阻拦,成功入境。到了晋国之后,言谈举止中规中矩,礼仪完备。但仍然被晋国君臣认为是“知仪不知礼”。因为礼的目的是完善制度,和谐君臣,保卫国家,教化百姓。而鲁昭公被鲁国三桓把持国家权力,毫无作为。只懂得礼仪的皮毛是没有用的。所以嘲笑他。这是鲁国的又一次耻辱。
这是第三次了。难怪鲁国上下又疯了。但这次中间还发生了一件事。导致晋国对鲁昭公很不客气。
晋平公还没去世的时候,鲁国攻打附近的莒国。莒国是小国,无力抵抗,只能向霸主晋国告状。晋平公大怒,胆敢破坏基于规则的世界秩序,这还了得?!但他还没来得及处理就去世了。而晋昭公即位后,晋国决定还是要惩戒一下。
所以叔向毫不退让。他说,晋国鲁国是最亲近的不假。但谁都不能破坏规则!我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告诉你们,晋国有4000乘战车,兵强马壮,天下归心。违反规则必须付出代价。虽然晋国不比霸业高峰期,但再瘦的牛,压在猪身上,猪也得被压死。明白不?
鲁昭公再一次忍辱返回。这就是,从实力的地位出发(From the position of strength)最早的历史记录了。
而鲁昭公,此后还有多次入境晋国签证被拒的糟糕经历。有时是因为鲁国“又违规了”。还有些时候是晋国在忙,顾不上接待他,居然也拒了。鲁昭公,可为“知仪不知礼”者戒。
文末,补充两件相关的事。
叔向,本名羊舌肸(xi),字叔向,又称叔肸,因食邑在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又称杨肸。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的政治观点和风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最敬重,钦佩的当代两大政治家,就是郑国的子产和晋国的叔向。照理说,以叔向的君子之风,道德品质,不该说出如此霸道,露骨的话来的。但形格势禁,一定情况下,无论子产,还是叔向都能春风雨露,也有霹雳手段。这和王阳明,以及孔子杀少正卯也是一脉相承的。
另外,孔子和鲁昭公的关系也是极好的。他第一次周游列国后(也是在本文前述几件事情之后),回到鲁国。就被鲁昭公重用。可以说,孔子入世,恢复周礼的理想,是鲁昭公最早给他机会的。只可惜,鲁昭公“知仪不知礼”。孔子虽想恢复周礼,但并没有执掌实权。效果并不好。
本文原文来自雪球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