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数”说李白与安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数”说李白与安陆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31/09/142370_1138097871.shtml

“生于碎叶,长于江油,隐于安陆,逝于当涂”,李白一生充满了浪漫和传奇色彩,以其卓越的诗才惊艳千年,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被誉为“诗仙”,其足迹遍布祖国的名山大川。然而由于时代的原因,免不了“始于辉煌,终于凄凉”。李白可谓波澜壮阔的一生,游历了206个州县,攀登过80多座大山,游览过60多条江河川溪和20多个湖、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作,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

关于李白“隐于安陆”,究竟为何隐?到底隐了多长时间?“隐于安陆”时生存状态又究竟如何......一直以来,质疑和争论不休,但都无直接数据说明,实令人难以信服。

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关于李白生平资料书目的大数据统计,仅就相关数据一起来了解、分析李白在安陆一段创作与生活情况:

史学界对唐代兴盛情况大致划分:初唐618年—712年,相当于开国至唐玄宗先天元年;盛唐713年——755年,755年后由盛转衰。相当于开元元年到天宝十四年。

按上述时间脉络和数据表明:即李白生于初唐(公元701年),终于晚唐(762年),终年62岁。

期间:江油\昌明\705年- 718年,5-18岁,作品:9 李白在江油时间前后约为14年(算头不算尾)18岁以后开始了游历和习剑、求访(访名贤、访道)生活。

正式落户安陆年份:公元726年,时年26岁;而正式离开安陆年份:公元740年,时年40岁。

即李白家在安陆期间,确切时间为前后约15年(算头不算尾)。而非一些学者所说在安陆仅10年!且总时长超过江油!诗仙自称“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不过一概数而已。(数据结果均以国内相关资料统计计算得出,函数公式见下表。)

那么,诗仙游历无数,为什么来选择了安陆?

诗仙自幼聪明过人,五岁通六甲,十岁已熟读诸子百家,统计表明5-18岁前已有9首诗赋作品,并得到社会名流的夸赞与推崇。如此少年天才,生逢盛世,理当报效国家以酬壮志!关于这点,从他的诗中可窥一斑!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六首·其一》,“拔剑平四海,横戈却万夫”、“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等,诗人希望为国效力、斩除敌寇的决心和豪情始终萦绕于心。

于是,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他的梦想之旅。大唐时代的取士看似有三条路可走,实则条条不易。一是科举,二是举荐,三修道(唐太宗李世民自诩为道教创始人老子李耳后裔)。

然而,科举制度却是一个许多人难以逾越的高山。一方面,因为出身或者一些近于荒唐的限制(李白父亲李客经商,故李白属商家出身,按“士农工商”排序,这在当时,属于下流,不得参考,甚至不得骑马;再如‌‌李贺的父亲名叫李晋肃,而“晋”与“进士”的“进”同音,触犯了避讳的原则,故李贺不能考进士‌),另一方面,自隋唐开科取士来,考试十分古板、苛刻,一直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即考到五十岁都很少能中进士的。同时,即便考取,要真正能走上好的岗位还得靠有人举荐。这与唐代尚武精神有关。

因而,很多人不得不走上了另外的“捷径”。为此,李白做了很多“功课”,18岁学剑术,19岁访道士,轻财好施,广交名士。他的第一个偶像就是楚国的‌屈原,从其浪漫主义风格中尚能看到《楚辞》影子。直至25岁时游洞庭,友人吴指南死,李白殡指南于湖侧。他听说澴水之名,向往云梦古泽,于是来到安州。同时,开始了干谒之旅-“谒李邕”,结交襄樊名士、诗人孟浩然。安州,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一度激起他的创作豪情与激情。安陆,这座美丽的古郧子国深深吸引了他,使其流连忘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见作者书法于文后)。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或许可作他来安陆定居作了一个注脚。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727年,婚故宰相许圉师孙女,遂家安陆”。

在安陆近15年时间(15/62=24.2%,近占有一生1/4时间),诗仙生活状态又是如何,并无详细资料可考,但他在安陆创作了多少诗作以及诗作内容(如“笑而不答心自闲、别有天地非人间”等),一定程度上讲,亦应能说明他的存状态。一般情况下,若正常生活都没有保障或者心志不畅,很难有创作激情和实现理想的愿望的!更不用说创作高峰!

那么,他在安陆他作了多少作品?这里要说明下分安陆境内、安陆期间所作。

根据以上数据统计:安陆境内作品40。若把其家在安陆期间(包括出游)均算在内,总创作量为182!诗仙在安陆与许氏(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萱OR许紫烟‌‌,琴瑟和谐,育有一子名为李伯禽,一女名为李平阳,并为许氏写下《寄远十二首》、《赠内》等诗大加赞叹。足见其生活其乐融融、乐在其中,并有足够的出游后盾。

那么,他一生总的创作到底多少呢?

据上述统计:流传至今的有870首。现在李白全集收录1010首。

而现又有专家在《李白全集》之外找到一些诗作,据说是李白所作,但目前既无法佐证,又无法否认,即成争议诗歌,若算在内,一共是1166首。

作品按年代分布

若按分别按诗仙在安陆境内、安陆期间所创作,占其总创作(在安陆境内红箭头区域)4-5%、(在安陆期间)18-20%,近一生全部创作的1/5,达到创作小高峰!从上图亦可看出,743年正是他离开安陆经丧妻之痛的第三年!

李白全集统计数据
(按关键词提取、计算分析)

“诗和远方”是诗人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在安陆期间,他始终不忘初衷,仍然多次外出继续他的梦想之旅。数据统计,在安陆15年的时间内,先后出游11次!几乎一年一次,试想若许氏的有力支持和家庭的坚强后盾,李白何以能安心出游?又何以能一路尽情创作?

诗仙足迹图

家,永远是前行的原点,也是诗仙的漫漫求索征途中修歇、疗伤的避风港。740年5月,因许氏的离世,诗仙不得已移家东鲁,经曹州,有诗。从此离开安陆。历经此痛,诗仙前行的脚步因此而调整。“741年,以学道为事”,他开始了求道的征程。

诗仙虽然飘然而去,然而千百年来,他留下诗篇以及他所驻足、读书、吟诗、游饮的地方都成为一个个名胜,令历代无数文人雅士心向往之,争相前来在这里凭吊吟诵,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水西寺》杜牧:李白题诗水西寺,古木回丛楼阁风。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烟雨中。《桃花岩》宋·范雍:涢水梦泽地,古迹洵堪求。白兆桃花岩,翰林栖此丘。

《桃花岩诗》宋.安陆诗人李通儒:“地势下临郧子国,山光遥射楚王城。惟有桃花岩上月,曾闻李白读书声。”

《谪仙桃岩》明·王玺:桃花开处山悠悠,闻道青莲此卧游。径仄补藤残欲没,瀑高触石断还流。雨催新蕨猿声急,风拂寒林草色幽。今日偶来寻往迹,人间谁道无丹丘。

《宿白兆山寺》清 刘伯燮名山寂寞背人开,李白招呼野客来。石室嵯峨香雾杳,山僧指点读书台。.......

安陆,这片大唐净土、灵魂福地,无论楚风古蕴,也无论风土人情,还是自然风光,都为为诗仙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而家则给他以深远绵长的情感体验,从而使诗仙在安陆达到了天人合一的修养境地,安陆无疑是李白一生中精神追求和文学创作的重要舞台,在安陆,他用一生1/4的时光,创作出了1/5的作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