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呼唤新文旅 铜陵市义安区打造文旅融合新标杆
新时代呼唤新文旅 铜陵市义安区打造文旅融合新标杆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的快速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更新。新时代的文化旅游不再仅仅是走马观花式的景点参观,而是寻求深度的文化交流与沉浸式的体验。如何实现文旅出圈?如何让老景区创新产品、新景区争相发力,铜陵市义安区面对融入长三角“中心区”这一优势,积极培育农文旅融合新业态,创新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促进文化、体育、农业、中医药健康、研学旅行、休闲度假等旅游业态发展。
创新体验“小镇”为文旅赋能
“人特别多,比过年的时候还要热闹。”8月10日晚,记者走进铜陵永泉小镇,来自湖北的张先生带着全家人正在体验永泉小镇的“花铜钱、品美味”特色消费方式,张先生笑称,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买卖。
铜陵永泉小镇是一座在废弃矿山上打造出的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温泉康养为一体的特色小镇。记者看到,在永泉小镇街区两旁,商铺鳞次栉比,不仅有各种美食、饮品店铺,更有大通剪纸、铜工艺品等非遗产品的店面。游客或举起手机拍照,或品尝美食小吃,或体验游乐项目,或沿着河塘散步,人来人往的永泉小镇,已然成为铜陵市新的文旅打卡地。
“我们永泉小镇以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以及独特的消费体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还提供多种旅游度假项目,如民宿、温泉等,形成了一个集美景、美食、住宿、休闲为一体的度假胜地。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江南的韵味,体验到不同于现代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董事长杨树根表示。据悉,永泉小镇现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安徽省职工疗休养基地、安徽旅游十大新晋网红打卡地和市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地等,2023年,小镇营业额为6287万元,接待游客114.4万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持续提升。
在发展过程中,永泉小镇充分发挥铜陵市义安区乡村农业和森林生态资源优势,不断改革开拓,走融合发展之路,推进旅游、健康养生与农业、林业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农林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新业态。“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们将小镇周边村舍变民宿、林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空气变人气、劳动变运动、农产品变商品,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杨树根表示,通过坚持以林撼旅,以旅带农,以农保旅,并将文化深度渗透,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有效提升小镇文化品位和魅力。如今,永泉小镇成为一个融建筑、餐饮、养生和生态文化于一体、齐备“吃住游乐购养”功能的综合型度假胜地,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
通过融合发展,农、林、文、旅产业优势均得到发挥,相互支撑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案例还在铜陵梨桥水镇生动上演。
民生为本 留住乡村诗意乡愁
今年7月6日,铜陵市义安区犁桥水镇举办的首届长江楚文化节“楚王祈福”表演,吸引不少游客到场观赏。
在义安区西联镇犁桥村,犁桥水镇通过移建明、清时期古建筑110余栋,打造出一座具有浓厚江南徽派建筑风格的旅游风景区。这其中,犁桥水镇最大的亮点就是夜游水镇,根据犁桥水镇古色古香的建筑特点,将现代的灯光科技与声、电体现得淋漓尽致。景区正中央一轮硕大的人造月亮,将梨桥水镇衬托得宛如“人间仙境”。
火树银花、盛世美景。犁桥水镇的打铁花表演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与其他古镇不同,犁桥水镇烟火气十足。景区入口就看到挑担的村民们一字儿排开,售卖自家种植的蔬菜、玉米等农产品,热热闹闹、生机勃勃。这是景区建设之初以旅兴农的“初心”。“我们在提升景区品位上下足了‘绣花’功夫,比如为附近菜农、果农等提供景区免费固定摊位,积极寻找乡村旅游解说员、能工巧匠传承人、乡村旅游创客等,并通过民居租赁、就业帮扶、人员培训、优先采购周边农副产品等举措,让周边村民共同享受犁桥水镇发展带来的‘红利’。”
推动实现“农旅融合,以旅助农,旅强农富”的整体效益,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与村民收入“双增收”。
随着犁桥水镇人气攀升,其所在的犁桥村也迎来了新发展。景区带动村民就业1000余人,人均增收超4000元;带动周边农家乐46家,每家月营业收入均达20万以上;带动当地乡村民宿、餐饮、商超100多家;景区内提供的免费农户摊位70个,自产自销的农产品每月带来近万元的收入。犁桥水镇成为带动农村就业、农民增收和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
传承创新 农遗文化焕发新活力
铜陵白姜因姜嫩皮白而得名,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3年11月,“铜陵白姜种植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铜陵白姜不仅成了该市兴业富民的重要特色农业产业,也成为该市的一张亮丽名片。近年来,铜陵市义安区立足农耕文化、长江文化,推出了多条研学旅游线路,打造了一批“叫得响”的研学旅游品牌,这其中,铜陵白姜主题研学游颇受欢迎。
8月1日,在金丰元农业发展基地天门镇中华白姜文化园,金丰元白姜创始人钱雪芹正为安徽大学10余位学子讲解铜陵白姜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种植技艺。“正值白姜丰收之际,这场研学活动让我体验到了姜农的辛苦劳作和种植白姜的不易,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铜陵白姜文化的珍贵。”23级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学生王羽彦对记者说。
同样,为做好铜陵白姜文化传承和发扬,铜陵白姜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佘家贡姜厂的负责人金如林更是投资200余万元创办了500平方米的佘家贡姜书法院和佘家贡姜非遗馆。在这里,不仅能看到铜陵白姜种植和加工技艺,还能通过书画家的作品近距离感受铜陵白姜深厚的文化底蕴。金如林表示,铜陵白姜属于小众行业,做这个行业说到底就是要坚守,只有守正才能出奇。
新时代文旅新样板的打造,是一次产业升级,更是一次文化创新的实践。“义安区地处安徽中南部、长江中下游,是八百里皖江的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义安区副区长叶校生告诉记者,近年来,义安区挖掘文旅资源、创新项目策划、丰富民宿产业,提升“山水古铜都 魅力新义安”文化旅游品牌在长三角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打造长三角城市休闲旅游“后花园”目标上实现了新突破。
下一步,义安区将积极培育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以一步一场景的形式满足游客求新、求异需求,延伸文旅产业链,激活文化资源,推动文旅融合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