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停止内卷的终极办法:冬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停止内卷的终极办法:冬眠!?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318A08XRJ00

冬眠是动物界一种神奇的生存策略,让它们在恶劣的冬季环境中得以保存能量、维持生命。人类是否也能掌握这种能力?让我们一起探索冬眠的奥秘。

冬眠的定义与特征

在生态学上,冬眠确实是应对冬季的一种对策,是一些恒温动物在冬季长时间不活动、不摄食而进入睡眠状态,并伴随着体温和新陈代谢速率降低的一种状态。冬眠也叫"冬蛰",它与时间、行为周期相对较短的普通睡眠是有着根本区别的。


会冬眠的花栗鼠

动物在冬眠的时候,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这些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食物缺少、寒冷)生理代谢需要的一种适应,主要表现为长时间的代谢下降,体温降低至环境温度的水平。此时的动物通常表现为麻痹或昏睡的状态。但当周围的温度偏低而不能满足其生理需要时,可以通过自身的产热机制,发生自发性的觉醒。

动物是否冬眠与体温调节的关系

根据体温与外界环境温度的关系,可以将动物分为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

变温动物

变温动物又称"冷血动物",这类动物的体内没有自身调节体温的机制,仅能依靠自身行为来调节体热的散发或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来提高自身的体温。变温动物对周围环境温度依赖性强,天热了体温就升高,天冷了体温就降低。同样,它们的代谢也十分被动,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代谢就变得旺盛,而气温一降,代谢就跟着降下来了。


蛇是会冬眠的变温动物哦该图片所示非野生型

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如果温度过低,变温动物的代谢速率根本不能维持它们的活动,就只能冬眠了。所以大部分变温动物都会冬眠,这也是冬天看不见许多两爬、昆虫的原因之一。


上海常见的黑斑侧褶蛙就会冬眠

恒温动物

与之相对的就是恒温动物,又称温血动物,在动物学中指的是那些能够调节自身体温的动物。恒温动物为保持体温,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在生理、形态及行为上产生不同的适应。恒温动物中血液和循环系统是体温维持的重要组织。就像在大夏天的时候,人们很容易大汗淋漓,这就是一种自我调节体温的现象,还有大热天看到狗的喘息,以及猫的舔舐,也都是同样的道理。

恒温动物中的异类

在恒温动物中,有一部分哺乳动物并不是纯正的恒温动物,它们的体温调节受到自身的代谢调控。这类介乎于变温动物和典型的恒温动物之间的一种动物被称为异温动物。异温动物的代谢情况通常是季节性的,春夏代谢旺盛,冬天进入冬眠。代谢旺盛的时候,体温较高且稳定,与典型的恒温动物差别不大,但冬眠的时候体温接近环境温度,类似于变温动物,这可以降低冬眠中的能量损耗,保证动物来年开春还能活蹦乱跳。典型的动物有刺猬、熊、獾等。


简而言之,恒温动物一般是不需要冬眠的,只有部分异温动物需要通过主动调控自身的温度和代谢来冬眠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而适应性最低的变温动物则只能委屈地表示"我想醒着啊,可我醒不了啊!"

动物在冬眠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睡眠是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冬眠方式,但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冬眠方式又不尽相同。有些是不进食,也不排泄,处于深睡眠状态,如大多数的熊。而有的动物则在冬眠的整个期间不进食,却表现出排泄行为,比如黄鼠。还有些动物在冬眠期间会激醒而绝非一直熟睡,如刺猬。

后滩偶遇的刺猬
体内外多种因素的刺激都可能使刺猬从冬眠中激醒。例如,降低环境中的氧含量,达到使刺猬体内缺氧的程度时,它就会从冬眠中激醒。

人类是否可能实现冬眠?

虽然人类已经进化到了可以不需要通过冬眠就能适应环境的程度,但是,人类在"追求冬眠"这件事上,仍然是不遗余力的。

比如医疗上的"低温疗法",就是通过降低脑耗氧量和代谢率,减少脑血流量,增强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减轻脑水肿的。这种方法被用于中风、脑出血、换器官患者的治疗,也帮助了一些缺氧的新生儿更好地康复。

在一项发表于《自然-代谢》的最新研究中,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陈红教授带领团队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超声。借助超声刺激POA神经元,研究团队成功诱导小鼠和大鼠进入可逆的蛰眠样状态,这也是在寻找非侵入性的方法来打开大脑中的冬眠"开关"的一次创新型尝试。

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一名医生在滑雪时不慎掉入了冰冻的溪流当中,被救出来时,她已经在冰水里面待了足足80分钟。被送到医院时,她没有呼吸、没有脉搏,体温下降到了13.7℃。在百名医生团队轮班抢救了几个小时之后,奇迹发生了——她被救了回来。这一案例被称为"医学奇迹",记录在了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对上述例子,她的主治医生认为,之所以能保住性命,是因为她的身体进入了类似冬眠的状态。

不过无论怎样,"追求冬眠"目前对于人类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蔡益鹏.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冬眠与蛰眠[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王有,袁丽丽,彭霞等. 达乌尔黄鼠冬眠模式年龄性别差异的实验研究 [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7 (03): 351-355.3、Geiser F, Kenagy GJ (1988) Torpor duration in relation to temperature and metabolisms in hibernating ground squirrels. Physiol Zool 61:442- 449.

本文原文来自腾讯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