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黄帝内针“6321法则”详解:让扎针变得简单实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黄帝内针“6321法则”详解:让扎针变得简单实用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10/08/17285885_1131006810.shtml

黄帝内针是一种独特的针灸疗法,它不依赖于特定穴位或经络的功能,而是以同气为根本,灵活运用四总则,通过调节阴阳来改善人体的整体环境。这种疗法的核心是"6321法则",通过学习这一法则,可以掌握一套相对完整和规范的针灸操作流程。

学习过程

黄帝内针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1. 阴阳:掌握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同气相求;阴阳倒换求四大准则的运用。
  2. 三焦:将人体分为上中下三焦,以避免在危险区域施针,同时通过阴阳倒换求转移到四肢进行安全施针。
  3. 六经:采用六经同气的法则来找到具体的经络,这里的六经同气其实是指同名经。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的过程遵循"6321法则":

  1. "6":先辨别属于哪一经,要熟悉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2. "3":确定那一条经络之后,通过阴阳倒换求转到手肘、裸膝的同名经上,再确定属于上中下三焦的哪一焦,确定具体的穴位。
  3. "2":在同名经上,再通过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实现阴阳平衡。
  4. "1":在经络的穴位附近慢慢摸索,找到痛点即是阿是穴。

内针总则

内针的四大总则是:

  1. 上病下治,下病上治
  2. 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3. 同气相求
  4. 阴阳倒换求

注意事项

施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施针部位:手肘以下,膝盖以下
  • 针刺方式:一般斜刺
  • 留针时间:45分钟
  • 进针工具:使用辅助的配套塑料针管
  • 效果评估:关注患者症状的变化,而非针感

具体应用

三阴三阳辨识

以胃部疼痛为例:

  1. 辨识三阴三阳:确认疼痛涉及的经络范围
  2. 判别三焦同气:确定疼痛属于上中下哪一焦
  3. 分清上下左右(阴阳):根据左右、上下原则确定施治部位
  4. 明确同气点:在锁定的部位寻找阿是穴

病症不在穴位附近怎么办?

黄帝内针提出了穴外定穴的方法,可以根据同身寸两分法来确定相对应的同气点。

阿是穴

阿是穴是在病处找痛处,不问孔穴,即云阿是,灸刺皆验。黄帝内针是在同气上求阿是,找到酸麻胀痛之敏感点。

临床案例

病例1:右颧部抽动

  • 6正经:阳明、太阳
  • 3焦:上焦
  • 2经:阳经
  • 1穴:找敏感点,或针合谷(面口合谷收)、后溪

病例2:右侧腰痛,无法弯腰

  • 6正经:太阳
  • 3焦:中焦
  • 2经:阳经
  • 1穴:找敏感点,或针小海

病例3:面部毛病

  • 额头长痘:阳明经,大肠经居多
  • 眉头上方:太阳经(后溪或至阴)
  • 脸:正面阳明、侧面少阳、颧部太阳
  • 嘴:胃阳明、大肠阳明、冲脉、任脉、脾太阴、肝厥阴(口内)

病例4:头顶痛

  • 6正经:厥阴
  • 3焦:上焦
  • 2经:阳经
  • 1穴:找敏感点,或针太冲,或针劳宫

病例5:耳鸣耳聋

  • 6正经:少阳、太阳、阳明
  • 3焦:上焦
  • 2经:阳经
  • 1穴:找敏感点,或针中渚,或后溪

病例6:儿童斜视

  • 阳明(合谷)
  • 太阳(后溪)
  • 少阳(中渚)

病例7:失眠

  • 短期失眠:针厥阴(肝经、心包经),引阳入阴
  • 长期失眠:针大敦下方的"足部松果体"

病例8:咳嗽

  • 燥热咳嗽:列缺照海膈喉咙
  • 喉咙有痰:针阳溪(肺经同气皆可)

病例9:鼻不通气

  • 针上星
  • 可用鼻三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