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归脾汤的功效与作用

引用
1
来源
1.
https://cloudtcm.com/formula/293

归脾汤

出处典籍:《济生方》

性味分析

归脾汤整体而言,呈现偏温热的性质。方剂中,热性药材包含:人参、黄芪、白术、当归、龙眼肉、生姜。其中,人参、黄芪以补气为主,性味温热,能大补元气,提升阳气;白术健脾益气,性温而燥;当归补血活血,亦偏温性;龙眼肉补益心脾,性温味甘;生姜则能温中散寒。这些药材的加入,明显提升了方剂的温热性质。

寒性药材则有:酸枣仁、茯神、远志。酸枣仁、茯神能养心安神,性味平和略偏寒;远志则能宁心安神、祛痰开窍,药性微温,但整体来说仍偏凉。相较于前述热性药,这几味药的寒性相对较弱,其作用主要在于安神定惊,平衡温燥之性,但无法明显改变方剂整体的偏热走向。

此外,甘草、大枣,性味平和,甘草能调和诸药,大枣则能补脾和营,两者的寒热上不偏不倚,起辅助作用。木香则能行气止痛,性温,能略微加强方剂的温性。

综合来看,归脾汤中,补气温阳之品占据主导地位,加上温性药材的辅助,抵消了部分寒凉药的影响,因此整体呈现温热的特性。方剂的组成偏重温补,旨在益气健脾,养心安神,适用于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的证候。

复方归经比例

  • 脾经 25%
  • 心经 16%
  • 肺经 14%
  • 肝经 12%
  • 胃经 12%
  • 肾经 6%
  • 胆经 4%
  • 三焦经 4%
  • 大肠经 4%

归经分析

归脾汤主要针对脾经、心经、肺经、肝经、胃经等五条经络的异常状况进行调理。从经络辨证角度来分析,此方剂最主要适用于脾经虚证。归脾汤以补益脾气、养血安神为主要功效,而脾经主运化水谷精微,若脾气虚弱,则容易出现气血不足、精神不振等症,此方中诸药配伍,可有效补益脾气,改善脾经虚弱所致的各种不适。

其次,此方也适用于心经虚证。心主血脉、主神志,若心血不足,则容易出现心悸、失眠、健忘等症。归脾汤中的当归、龙眼肉、酸枣仁等药材具有养血安神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心血不足的状况。

再者,肺经虚证也为此方剂适用的范围之一。肺主气,与脾气相互滋养,归脾汤中黄芪等药材具有补气作用,可间接帮助肺气,改善肺气虚所致的气短、乏力等症。

此外,归脾汤对肝经虚证亦有一定作用。肝藏血,若肝血不足,则容易出现眩晕、肢体麻木等症。归脾汤中的当归、龙眼肉等药材具有养血作用,有助于改善肝血不足的状况。

最后,胃经虚证也为此方剂适用范围,脾胃为后天之本,归脾汤中白术、人参等药材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可增强胃的运化能力,改善胃气虚弱所导致的消化不良等症。

此方剂并未针对肾经、胆经、三焦经、大肠经等经络进行主要调理,因此在此不作分析。

主治功效(症状或疾病)

  • 脉象:细脉、缓脉
  • 舌象:舌形敛缩,无力自由伸缩转动,舌头发麻,舌苔淡薄白
  • 疼痛:脚大趾痛、膝盖内侧痛、脚踝内侧后侧痛、脚底内侧痛、大腿内侧疼痛、小腿内侧疼痛、脚内侧痛、下背部疼痛、脚部疼痛、膝部肿大疼痛、眼睛红痛、坐骨神经痛、心绞痛、头痛、心脏痛
  • 现代疾病:原发性高血压、男性勃起障碍、心律不整、遗精、心脏病、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子宫下垂、妥瑞氏症、睡眠时磨牙、胆囊炎、胃及十二指肠炎、月经前紧张症候群、嗜眠症(嗜睡症)

方剂组成解释

  • 甘草:调和诸药,补脾益气
  • 生姜:温中和胃,助脾运化,调和药性
  • 大枣:补益脾气,和中缓急,调和药性
  •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 当归:补血养心,调和气血
  • 茯神:安神定志,益脾健胃
  • 黄芪:补气升阳,益脾健脾
  • 龙眼肉:补益心脾,安神定志,改善血虚
  • 木香: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缓解心悸失眠
  • 人参:补气益血,健脾和胃
  • 酸枣仁:安神定志,缓解脾虚
  • 远志:解郁安神,益智健脑

中药方证辨证推理

病因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

方剂介绍

归脾汤是一个相当热门的中药方剂,在Google Trend是热门中药,尤其是台湾与香港地区最喜爱搜索。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它很有效!

这个中药主要用于治疗因为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所谓“心主神明”,赖血以养之,脾主统血,由气以摄之。

如果一个人思虑忧思过度,劳伤心脾,那么气血日耗,血虚神失所养,神明不安,就会失眠、惊悸、多梦、心悸、精神恍惚、健忘、容易疲劳、自汗盗汗等等。

所以《景岳全书》说:“血虚则尤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故或为惊惕,或为恐畏,或若有所系恋,或无因而偏多妄思,以致终夜不寐及忽寐忽醒,而为神魂不安等证”

由于气虚运化失职,血无所摄,导致大便出血、月经崩漏、月经时间不准确、皮下紫瘢等等诸失血证。因为“脾统血”,脾气虚则不能收摄,脾化血,脾气虚则不能运化,是皆血无所主,所以血就妄行。

由于脾虚,则气血生化之源缺乏,四肢百骸失其所养,所以容易疲劳、食欲不佳、面色萎黄,舌淡脉细弱等等。阴血亏虚,阳气失于涵养,虚阳外浮,所以出现盗汗虚热发热之症。

归脾汤症虽然治疗“心脾两虚”,却以脾虚为核心,气血亏虚为基础。脾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

所以本方以参、耆、术、草大队甘温之品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血旺而血生。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茯苓(多用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

现代运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

传统服药法

白术1钱,当归1钱,白茯苓1钱,黄芪(炒)1钱,龙眼肉1钱,远志1钱,酸枣仁(炒)1钱,木香5分,甘草(炙)3分,人参1钱。

注意事项及副作用

  • 忌生冷食物
  • 勿思虑过度及过劳
  • 阴虚内热或实热证者勿用

现代药理研究

  1. 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贫血:黄芪、人参、白术、当归并用,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强血液循环,旺盛新陈代谢,促进白蛋白的合成,并可使红血球及血色素增加。

  2. 增进消化:生姜、木香合用,可增强消化功能,改善食欲。龙眼肉、大枣、炙甘草配用,能适当补充营养物质。

  3. 镇静、安神:酸枣仁在小剂量时产生镇静作用,且较恒定;当稍大剂量时,则对中枢神经抑制现象加深,遂产生催眠作用,并使动物出现昏睡。人参、黄芪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枣仁、茯苓又能镇静、催眠,合而则收调节大脑皮层功能之效,既可改善失眠烦躁症,又可防止疲乏、嗜睡之弊。

  4. 抗休克作用:归脾汤有抗小鼠烫伤休克作用,以本方煎剂5g/kg静脉注射,对家兔烫伤休克期的血压、肠管、呼吸、血糖均有一定的良好影响。人参有明显的抗休克作用,尤其对失血性休克、急性中毒休克效果显著

  5. 调节中枢神经功能:人参可改善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调节神经活动,使紊乱的神经过程得以恢复。酸枣仁、茯苓、远志有镇静、催眠作用,与党参、黄芪配伍可起调节大脑皮层功能之效,既可改善失眠、烦躁症,又可防止疲乏、嗜睡之弊。

  6. 增强免疫:人参、黄芪、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7. 强壮作用:人参可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劳动效率。人参、党参、白术、大枣均能促进其体力增强,有抗疲劳作用。

  8. 增进造血功能:党参、黄芪、白术、当归合用可增强血液循环,旺盛新陈代谢,促进白蛋白的合成,使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加,当归有抗贫血作用,可能与其含维生素B12、叶酸有关。

  9. 其他:党参、黄芪有扩张血管、降血压作用,后者还有抗肾上腺素作用。党参、当归、甘草均有抗炎、镇痛作用。生姜、木香配伍可增强消化功能,改善食欲。龙眼肉,炙甘草配伍能适当补充营养物质。

归脾汤的经络型态

运用经络检测技术,从大量现代人的经络数据中发现,现代人普遍脾经虚证,心经实证。然而有一定比例的人心经与脾经虚证,有机会出现“心脾两虚证”。

心经与脾经虚证能量趋势

然而,现代人脾经长期虚证,只要过度疲劳时就会出现“血虚”现象,不论心经是否虚证,都有机会出现“心脾两虚证”。

相同名称方剂

  1. 归脾汤,出处:《会约》卷十五。 组成:人参,当归身2钱,黄芪1钱半(蜜炒),白术1钱半,茯神1钱半,枣仁(炒,研)1钱,远志6分,炙草8分,陈皮7分。 主治:产后心血虚损,心无所主而觉痛。

  2. 归脾汤,出处:《种痘新书》卷十二。 组成:人参1钱2分,白术1钱2分,茯神1钱2分,黄芪1钱2分,地骨皮1钱2分,甘草3分,木香5分,远志1钱(去心),枣仁1钱。 主治:女子闭经,血海干涸,适产出痘。

  3. 归脾汤,出处:《胎产指南》卷七。 组成:橘红、胆星、茯神、杏仁、人参、当归、甘草、半夏、枳实、川芎、柏子仁、五味子、白术、圆眼。 主治:产后身热感风,痰结胸膈,心经蓄热,以致遍身麻痹,手足牵搐,口痰盛,言语无伦。

  4. 归脾汤,出处:《辨证录》卷六。 组成:人参3钱,茯神3钱,炒枣仁5钱,远志1钱,麦冬3钱,山药3钱,当归3钱,广木香(末)3分,黄芪2钱,甘草3分。 主治:补心。主治:心包膻中之火熾甚,口乾舌燥,面红目赤,易喜易笑者。

  5. 归脾汤,出处:《济生》卷四。 组成:白术1两,茯苓1两(去木),黄芪1两(去芦),龙眼肉1两,酸枣仁(炒,去壳)1两,人参半两,木香(不見火)半两,甘草(炙)2钱半。 主治:解郁,养脾阴。主治:思虑伤脾。健忘怔忡,吐血下血。

  6. 归脾汤,出处:《古今医彻》卷三。 组成:人参1钱,石斛1钱(盐水炒),远志肉1钱(甘草汤浸,焙),茯神1钱,枣仁1钱(炒熟,研),白术(土炒)1钱,炮姜5分,木香5分,石菖蒲5分,柴胡3分,炙甘草3分,当归身7分,桂圆肉5枚。 主治:中气不足,思虑过度,饥饱失时,劳役不节,而致中脘痛。

注意:以上所有信息仅供学术研究使用,任何医疗行为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