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gushiwen.cn/mingju/juv_5e465c66a741.aspx

杜甫的《恨别》是一首充满家国情怀的七言律诗,通过“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的开篇,展现了诗人离乡背井、骨肉分离的痛苦,以及对国家战乱的深切忧虑。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杜甫个人的遭遇,更折射出安史之乱时期普通民众的苦难生活。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出自唐代杜甫的《恨别》

译文我离开洛阳之后便四处漂泊,远离它已有四千里之遥,安史之乱叛军长驱直入中原也已经有五六年了。

注释洛城:洛阳。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赏析“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体现出个人的困苦经历和国家的艰难遭遇,点明全诗思家、忧国的题旨。



原文

杜甫《恨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离开洛阳之后便四处漂泊,远离它已有四千里之遥,安史之乱叛军长驱直入中原也已经有五六年了。
草木由青变衰,我来到剑阁之外,为兵戈阻断,在江边渐渐老去。
我思念家乡,忆念胞弟,清冷的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冷落的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
令人高兴

阅读全文 ∨

赏析

鉴赏此诗,一要注意炼字的表达效果,二要注意表意的含蓄蕴藉,寓情于形象的描绘和叙述之中。首联中的的“一别”“长驱”颔联中的“衰”“老”等词,一方面表现了叛军的嚣张气焰,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在安史之乱中的无奈、悲凉、飘零憔悴的遭遇。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

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该诗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秋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所作。乾元元年(758)冬,杜甫由华州回洛阳。次年春,在洛阳东的陆浑庄故居小住,又返华州司功参军任所,不久弃官客秦州、寓同谷,至成都,辗转四千里,再未能回到洛阳。杜甫在成都听到前线传来胜利的消息,抚今追昔,有感于离乡背井、骨肉分散,写下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1、莫砺锋,童强撰·杜甫诗选·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2、张国举著·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
3、霍松林著·霍松林古诗今译集·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4、周啸天主编·唐诗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

简析

《恨别》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写安史之乱爆发后,诗人被迫背井离乡,辗转漂泊,直到蜀中才暂时安定下来。连年的战乱使骨肉不得团聚,诗人月下思家,白日忆弟,倦极而眠。听到唐军河阳大捷的喜讯,盼望早日平定叛乱。诗中抒发了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表达了对国泰民安的殷切期望。这首诗将个人遭

阅读全文 ∨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https://www.gushiwen.cn/authorv_515ea88d1858.aspx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337篇诗文 ► 2726条名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