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亿转移支付,四川凭什么又拿最多
10万亿转移支付,四川凭什么又拿最多
近日,财政部公布了2024年中央财政预算,其中四川省以6184.9亿元的预算金额位居榜首,引发广泛关注。为什么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五的四川能获得最多的转移支付?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其中的原因。
四川为何获得最多转移支付?
从地区分配来看,2024年四川省以6184.9亿元的预算金额排名第一,河南省以5335.7亿元位列第二。其他获得资金超过4000亿元的地区包括湖南、湖北、河北和黑龙江。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和天津获得的资金规模最少,均不到1000亿元。
各省份之间多达千亿级别的差距,让四川成了全国31个省份中的“显眼包”。梳理近5年的数据可以发现,四川每年拿到的中央转移支付总额都是遥遥领先其他省份,稳居第一。
四川对中央财政的依赖程度并不高
衡量一个地方对中央财政的依赖程度,关键在于观察中央对各省的转移支付与各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值。比值越高,说明地方对中央财政的依赖程度越重。
根据计算,2023年四川所在的西部12个省市及自治区的比值情况如下:
- 西藏自治区:10.682
- 青海省:4.471
- 甘肃省:3.387
- 宁夏回族自治区:2.565
- 广西壮族自治区:2.302
- 云南省:2.035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43
- 贵州省:1.887
- 四川省:1.225
- 内蒙古自治区:1.168
- 重庆市:1.026
- 陕西省:0.972
很明显,就整个西部而言,四川只能排第九,甘肃、青海和西藏的比值尤为突出。特别是西藏,其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是当地收入的10倍之多,这一比值在全国范围都属最高。
四川经济稳健,但人均GDP低于全国水平
尽管四川去年GDP排全国第五,但四川的人口总量也大。人口数量,恰恰与转移支付呈正相关。
这里面蕴含了怎样的逻辑?我们来看看转移支付的结构。根据财政部披露,转移支付由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补助资金三块组成。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合计约8.9万亿元,占比超87%,规模最大。
而在一般性转移支付中,“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占据大头。这些领域的开支,和人口的多寡逃不了干系。拿基本养老金来说,其转移支付的分配逻辑,首先与地方离退休人数挂钩,其次再向地方倾斜(中西部地区是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则只给50%的补助)。
四川作为中西部地区总人口超8300万的人口大省,全国排名第五,其庞大的离退休人数和其他民生需求自然使得中央对其财政帮扶力度加大。
经计算,西藏是人均转移支付排第一的省份,也是唯一超过6万元的省份,其次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8万元,再者是青海,2.6万元。虽然四川从总量上看是第一,但是人均转移支付远低于其他西部省区,与西藏差了整整5.8万元,在全国排在第15名,居于中游。
人均GDP方面,四川其实有36.7%的GDP都由成都贡献,这跟地形地貌有关,四川除了成都平原外,其余大部分是丘陵和大山区。凉山、甘孜、阿坝三个民族自治州占据了四川60%的地盘,发展经济的难度更大,因此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地区。
所以超6万亿的GDP平均到每个人的头上,也就不过71835元,远低于全国人均的89358元。
四川向全国转移贡献川气、川电、劳动力……
由于经济发达的沿海省市,更像是转移支付的贡献者,中西部地区更像是受益者,因此,获得总量最多的四川,就被理所当然地当成了全国的“最大收益者”。但实际上,四川在获得转移支付的同时,也在竭尽所能,最大化地反哺全国。
那些对四川发出批评声音的网友,往往只聚焦于资金的数额,忽略了四川为全国大局发展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沉没成本。
尤其在能源资源、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四川可谓是为其他省份的经济发展解除了后顾之忧。
比如,“川气东送”工程。2010年,横亘西东的能源大动脉——川气东送管道投入运行。按照发改委对“川气东送”项目的要求,富余川气被送往江苏、浙江、广东、湖北、安徽、江西六省。2023年,四川省以594.8亿立方的天然气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以一省之内贡献了全国四分之一的天然气。
使用天然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可明显改善大气环境外,还可减少每年大量原煤的运输,缓解受益地区交通运输紧张的问题。同时,随着能源结构发生变化,减少煤炭资源的开采,煤矿安全事故也将由此而减少。
四川也是国家“西电东送”的主站场。近六年来,四川的水电外送电量每年都超过1300亿千瓦时,稳居第一。四川的电力主要供给江浙沪地区,约占华东区外受电的三分之二。难怪有人说,上海家庭每5盏灯里就有一盏是四川点亮的。
四川电力的稳定供给,给华东地区的工业和生活稳定也带来极大的“安心”。以2022年夏天为例,因酷暑肆虐,四川出现了短暂缺电。在四川人热得只能手动扇风降温的同时,长三角的电力也因此面临大“烤”,长三角本地的工业生产不得不紧急做出调整。
四川,还是一个劳动力输出大省。截至2023年末,四川常住人口8368万,户籍人口9071.4万,流出人口703.4万。每年外流的劳动力,为其他省份的经济腾飞“添砖加瓦”。
此外,四川为打通盆地闭塞,努力联通了许多“难以征服”之地。西成高铁,在秦岭之中飞驰而过,自北向南连接西安和成都;京昆高速,凭借百米高的超级大桥,冲上云贵高原,连接成都和昆明;西边的川藏公路,上天入地,翻越横断山脉,让青藏高原不再遥远……
一条条畅通无阻的“超级蜀道”,让四川盆地不再成为被重重阻隔的“孤岛”,而是成为整个西南地区与全国紧密相连的关键枢纽。
这些超级工程,懂得都懂,每一个都是吞金兽,很多地方根本无力负担。
四川,还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业大省,其粮食、蔬菜和生猪产出位列全国前列。但农业的产业附加值低,整体经济实力不强,往往需要转移支付的支持。今年一号文件指出,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说明中央心里很清楚,谁搞粮食生产谁吃亏,所以不仅要转移支付,还要进行省际横向利益补偿。
结语
4月18日,四川龙年首份经济“成绩单”公布:今年一季度,四川地区生产总值为1414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57.0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766.3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519.3亿元,增长6.4%。
三大产业共同迈进,四川在努力增厚自己的“羽翼”,努力提高转移支付的利用效率,同时更努力地回报全国。
所以今天,我们不应该仅凭一个转移支付的数额就对四川抱有偏见,反而应该为它的所作所为,它所表现出的责任和担当点一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