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龄偏大2岁,骨骺线接近闭合!家长:还能长高吗?
骨龄偏大2岁,骨骺线接近闭合!家长:还能长高吗?
孩子还能长多高?很多家长首先想到给孩子测骨龄!骨龄有什么作用呢?为什么要定期测?今天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一个真实的案例:骨龄偏大2岁,长高受限
强强(化名)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男孩,妈妈急匆匆地带他来医院检查。原来,强强前两年长得挺快,但最近半年却几乎没怎么长高。妈妈担心不已,于是带他来医院寻求帮助。
经过检查,医生发现强强的骨龄偏大2岁多,还有点性早熟的征兆。这意味着他的生长空间已经非常有限。虽然父母身高都不低(爸爸177cm,妈妈161cm,遗传身高在175cm左右),但目前强强的身高只有163CM,这让妈妈感到十分焦虑。
科学干预,追高6CM
医生建议强强采取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式,通过科学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同时配合中医调理,希望能够抑制骨龄增长的速度。此外,医生还建议家长严格把控孩子的饮食,避免摄入垃圾食品中的激素和食品添加剂。
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调理,强强的身高开始发力。复诊时,医生惊喜地发现他长高了6CM,效果显著。妈妈表示会继续按照医生的方法对孩子的身高进行管理。
什么是骨龄?
人的生长发育可以存在两个年龄:一是生活年龄,通俗的说就是我们的岁数,一年一岁,不多不少。二是生物年龄,是根据人体生理学和解剖学的发育状态推测出的年龄,其反应身体发育的成熟度,它可不像岁数那样公平,存在个体差异。
骨龄-年龄的差值在(±1)岁以内,属于发育正常,骨龄-年龄的差值在<1岁的,属于发育落后,骨龄-年龄的差值在>1岁的,属于发育提前。
一般来说,检测骨龄的最佳时间应该在3岁-15岁之间。定期监测骨龄,能够及时地评估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预测孩子还能长多高,成年终身高是多少,医生也可以因此制定相应的身高管理方案,帮助孩子达到理想身高。
如何科学管理身高?
1. 充足的睡眠
生长激素呈脉冲式分泌,夜间分泌量比白天大,且分泌高峰在夜间,特别是进入深睡眠时分泌量最大。所以让孩子养成晚上10点前入睡的习惯,确保足够的深睡眠时间。
2. 足量的运动
运动既能够刺激骺软骨软骨细胞增殖、骨化,又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同时促进钙的吸收,使骨骼生长更旺盛,促进孩子身高的增长。家长要让孩子多进行户外运动,尤其是跳跃类运动,如跳绳、摸高、篮球、羽毛球等。
3. 合理的膳食
平衡膳食,不偏食、不挑食,少吃零食,不喝碳酸类饮料。同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维生素D和钙的补充。保证营养并不是要孩子越胖越好,相反,肥胖反而会导致生长激素分泌的减少,影响孩子的生长。
4. 愉悦的心情
不良情绪会导致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分泌功能降低。家长应让孩子身心放松,心情愉悦,减少心理负担。
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饮食、运动和睡眠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定期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孩子存在身高发育异常的情况,应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和建议,及时进行治疗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