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唐朝时期,统治者实行的维护权威的措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唐朝时期,统治者实行的维护权威的措施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9PN7C4H05567T6M.html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唐玄宗在位期间,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叛乱,采取了一系列维护皇权和稳定局势的措施。本文将详细分析这些措施的具体内容及其效果。

玄宗在天宝十四载十月十五日确认了安禄山起兵反叛的消息,立即进行一系列军事布置和将领任命。
在河北道望风瓦解,叛军快速攻陷河南道郡县的不利战局下,玄宗于十二月七日颁布《亲征安禄山诏》。
一、《亲征安禄山诏》的影响
首先控诉安禄山的罪行,随后征召河西、陇右、朔方等将士限本月二十日勤王,并宣告亲征讨逆,安排扈从事宜。

言“今亲总六师,率众百万,铺敦元恶,巡幸洛阳,将以观风,因之扫殄既缘剪除凶逆,暂赴东京,宫掖侍从,并令减省”。
然而诏书颁布五日后,洛阳沦陷,“率众百万铺敦元恶,巡幸洛阳”的计划随即破产。
玄宗于十二月十六日颁布《明皇命皇太子监国亲总师徒东讨诏》称“宜令太子监国,仍即亲总师徒,以诛叛逆,取今月二十三日先发。”

诏书简短,主旨为命太子坐镇长安处理政务,自己亲征平叛。
《资治通鉴》记载玄宗明言宰相“朕在位垂五十载,倦于忧勤,去秋已欲传位太子。值水旱相仍,不欲以余灾遗子孙,淹留俟稍丰。不意逆胡横发,朕当亲征,且使之监国。事平之日,朕将高枕无忧矣。”
即玄宗在命太子监国的基础上表示有传位太子的意愿。十五载潼关沦陷后,玄宗于六月十二日第三次下旨亲征。

实际上,玄宗的三次亲征和太子监国都没有执行,玄宗宣告亲征表达王朝平叛的决心,并激励唐军,威慑敌军,只是作为稳定人心、宣示权威的手段。
玄宗重用安禄山、杨国忠,安禄山反叛并以杨国忠为借口,显示玄宗用人不当导致叛乱,此时令太子监国是玄宗转移矛盾维护个人权威的措施。

在洛阳沦陷到潼关沦陷的六个月内,一方面,玄宗以极端手段威慑唐军,对战败将领处以极刑,遣中使诛杀战败的高仙芝、封常清。
对没有战功的将领也采取严厉措施,斩杀了军政不修的河东节度使王承业,贺兰进明也因未立战功差点被杀。
另一方面,玄宗采取怀柔手段,每当唐军处于劣势,下令亲征,激励唐臣,显示消灭叛军的决心,维护王朝尊严。

此外玄宗注意到沦陷地区守军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对抗叛军仅凭自身对王朝的忠义和唐廷的积威,于是任用唐宗室参与平叛。
十四载十一月以荣王为元帅,十二月以永王为山南节度使,以颍王为剑南节度使。十五载三月起先后任用吴王李抵,虢王李巨为河南节度使。

河南道是唐军与叛军的前线战场,在唐军无法向河南道提供军事援助的形势下,沦陷郡县对唐廷的忠诚只能依靠无形的权威来维系。
玄宗利用唐宗室的威望起到凝聚人心、团结河南各勤王军队的作用,遏制了唐军叛变消极应战的局面,战局向有利于唐的方向发展。
二、玄宗采取的措施
玄宗软硬兼施的策略在潼关失陷后瓦解,马嵬哗变使他认识到了已经无法在短时间内对将领采取强硬措施。
由于潼关失守玄宗西逃导致唐廷的权威骤降,能起到的威慑作用有限,玄宗作为皇帝的个人权威也受到冲击,因此玄宗维护权威的政策转为和缓。

入蜀前玄宗对权威的维护更倾向于解决生存危机,马嵬与肃宗分兵后,玄宗顺着众将之意前去扶风。
他本人则想入蜀避难,面对“士卒潜怀去就,往往流言不逊”的局面,以贡春彩十余万匹利诱军士,并口谕罪己,安抚军士。

玄宗承认自己用人失当招致叛乱这一唐人诟病的叛乱原因,宣慰众军士表达愧对之意,分春彩以利诱,最终收复人心,重塑个人权威,得以改道入蜀。
玄宗维护权威方针转变的标志是十五载十月十五日入蜀后,基本安定的局势下颁布的《命三王制》诏书。
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弘扬李唐的功业并引咎自责,第二部分任命诸皇子为节度使,分镇天下。

第一部分首先强调李唐受命于天拥有一百四十年的合法统治地位,“我唐受命,百有四十载,德泽浸于荒裔,声教被于殊邻,绍三代之统绪,综百王之礼乐”。
随后阐释李唐自开国至今五代帝王的功绩,然后讲玄宗在位五十年的辉煌政绩,“宸极既贞,寰区载晏,尔来在位,乘五十年,中原幸无师旅,戎狄岁来朝贡”。

最后将安禄山叛乱归罪于自己,表达愧悔之意,愧无帝尧之圣德,而有奇鲧之不明,致令贼臣内外为患,蔽朕耳目,远朕忠良,或窃弄威权,或厚敛重赋。泉壤一漏,成此滔天。
构逆召戎,驰突中夏,倾覆我河洛,扰乱我崤函,使衣冠奔走于草莽,黎庶狼狈于锋镝。
伊朕薄德,不能宁定,厥祸海内,负兹苍生,玄宗承认自己任用窃弄威权、厚敛重赋之人致使国家遭祸。

直言“是用罪已责躬,寤寐战灼,上愧于天地,下愧于兆人,外愧于四海,内愧于九族,乾惕若厉,思雪大耻。”归罪于己,愧于天地黎明宗庙,并言明雪耻,誓要收复两京。
第二部分则是雪耻的具体措施,玄宗进行了全局布置,以太子亨、永王璘、盛王琦、丰王珙分领天下,其他已经到任诸路节度采访支度防御等使的唐宗室官职不变。
这个以李唐宗室兼领天下军务的诏令,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作用,此时太子与虢王李巨已到任并具备一定的实力。

《命三王制》只是确认既成事实,盛王琦、丰王珙等都没有亲身赴任,实际上诏令任命中只有永王李璘赴镇就职。
《命三王制》是玄宗西逃后第一个诏书,首先它使各地知晓玄宗所在,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资治通鉴》载“先是四方闻潼关失守,莫知上所之,及是制下,始知乘舆所在。”
其次诏书阐明李唐受命于天已有百年,历经六代帝王励精图治,玄宗执政近五十年海内升平,从天命以及王位代代传承的角度说明唐王朝的权威受宗庙与天命庇佑不可撼动。

在两京失守杨国忠被诛的情况下,玄宗承认自己用人不当召乱,罪已责躬,字字恳切,安抚人心,最后表明自己收复河山的决心,鼓舞士气,任命皇子与唐宗室为各路节度使。
玄宗在安史之乱后重用唐宗室的政策与其在开元天宝时期抑制宗室势力的基本方针相悖,玄宗在叛乱后对原有将领不信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
唐朝时期,统治者实行的维护权威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