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汉代养生秘方:从医针到医工铜盆的医疗智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汉代养生秘方:从医针到医工铜盆的医疗智慧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244830

随着“养生热”的走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中医疗法。汉代作为中医文明发展的高峰时期,不仅医学理论愈发成熟,医疗工具也空前丰富。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医疗用具,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汉代医疗科技的重要实物资料。

汉代是中医文明发展的高峰时期,医学理论愈发成熟、医疗工具空前丰富。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墓中就出土了数枚金属医针和一套完整的医疗用具,收录于《大汉未央·汉代王室精品文物展》的展品中。

金银医针话针灸

金、银医针

此次展出的展品含金、银医针各一枚。针形精致小巧针,上端呈方柱形柄,有一小孔,针尖稍钝。医针是针刺经络穴位的医疗用具,常与熏灼经络穴位的灸法合用,称针灸。

针灸是中医理论的集大成者,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创造出较为精细的砭石和骨针,商周时期出现了玉石针。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陆续又出现了青铜、金、银等金属针具。据考古资料显示,刘圣墓所出医针是目前见到的最早的金属医针。

《黄帝内经》中的《九针论》对于针灸疗法有详细的记载。文中,针被分为九种,其名称、形制、用法各不相同。医师一般会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选择相应的针具,对症下药。《九针论》中有记载:“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荣其逆顺出入只会。”意思是,用微针可以疏通经脉,调理气血,增强经脉气血的逆顺出入来治疗疾病。

除了医针,刘胜墓中出土的医疗用具还有“医工”铜盆、手术刀、水晶砭石、灌药器、铜药量、药勺、药杵等,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医疗器具如此集中地出土,在汉代考古中十分罕见,为研究汉代的医疗科学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医工铜盆奥秘多

医工铜盆是目前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刻有铭文的医用器皿。仔细观察,盆内还有一道注水线。铜盆的边缘刻着“医工”二字,“医工”指的就是今天的医生。这说明,不同于贮存食物的传统功能,医工铜盆专门用于医疗。但关于它的具体用途众说纷纭:有人根据器具使用痕迹判断其为蒸药工具,也有人指出此医工与沐浴器共出,或与药浴相关。这些猜测,为医工铜盆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砭石古术,养生今用

《黄帝内经》中的《九针论》对于针灸疗法有详细的记载。文中,针被分为九种,其名称、形制、用法各不相同。医师一般会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选择相应的针具,对症下药。《九针论》中有记载:“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荣其逆顺出入只会。”意思是,用微针可以疏通经脉,调理气血,增强经脉气血的逆顺出入来治疗疾病。

扁壶灌药救急方

灌药器为带长流的小壶。壶身作扁圆形,有盖,盖与身有能转动的钮相连。据推测,灌药器用于为危重昏迷不能自行进食的病人灌喂药食。汉代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中医典籍《伤寒论》中的《金匮要略·杂病方》有记载:“救猝死方,煮沸灌喉。”说的就是对病人进行急救时,可用灌药器将药物灌入口中。

刘胜墓出土的医疗器具保存较为完好,涵盖了内科、外科、针灸等门类的医疗器具,种类丰富,且均为墓主人生前医疗实用器具。结合出土的文物和文献资料可证明,汉代是中医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当我们驻足欣赏橱窗内的展品,也可以遥想大汉王朝医学文化的繁荣。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