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
译文: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注释:
- 岭海: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
- 孤光:指月光。
- 肝肺:一作“肝胆”。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赏析:“岭表经年”指词人在广南西路任经略安抚使的时期,“孤光自照”,写词人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肝胆皆冰雪”,词人以冰雪这样洁白晶莹的意象,比喻自己襟怀的坦白。
原文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着 同:著;玉鉴 一作:玉界;明河 一作 银河)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肝肺 一作:肝胆;沧浪 一作:沧冥;尽挹 一作:尽吸;岭海 一作:岭表)
译文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边,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更是没有一点风势。平静清澈的湖面像白玉磨成的镜子,像美玉铺成的田地,有几万顷那么宽阔,湖上只漂浮着我的一叶扁舟。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澄明。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与人言说。
赏析
这首词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写它的澄澈。“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青草是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这几句表现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风色”二字很容易忽略过去,其实是很值得玩味的。风有方向之别、强弱之分,难道还有颜色的不同吗?也许可以说没有。但是敏感的诗人,从风云变幻之中是可以悟出风色之别的。从前人在诗里说“轻阴压屋”、“黑云压城”,都侧重于色;说“惊风乱飐”,又侧重于形;说“朔风如刀”,则侧重于质。这里风色是轻清的。
下片着重抒情,写自己内心的澄澈。“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岭表,指五岭以外的地区。岭表经年,指作者被贬担任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在岭南过的一年。岭表一年,自照孤光,心如冰雪,肝胆澄澈。这三句写自己在岭南的处境和心态。作者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表现了既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心情。“肝胆皆冰雪”,词人以冰雪这样洁白晶莹的意象,比喻自己襟怀的坦白。
创作背景
这首《念奴娇》是张孝祥的代表作。公元1166年(宋孝宗乾道二年)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写下了这首词。
简析
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开篇直说地点与时间,然后写湖面、小舟、月亮、银河。此时作者想起岭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无所作为而有所愧疚。而且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过由于自己坚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他要用北斗做酒勺,舀尽长江做酒浆痛饮。全词格调昂奋,一波三折。
作者简介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张孝祥善诗文,尤工于词,其风格宏伟豪放,为“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