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Excel中计算区分度系数的多种方法详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Excel中计算区分度系数的多种方法详解

引用
1
来源
1.
https://docs.pingcode.com/baike/4795985

区分度系数是衡量考试题目质量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题目对考生能力水平的区分程度。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在Excel中计算区分度系数,包括极端组法、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评分差异法等多种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演示具体操作步骤。


计算区分度系数的方法有多种,但常见的包括:计算极端组法、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评分差异等。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如何在Excel中计算区分度系数,并对每种方法进行解释和举例。

一、极端组法

极端组法是一种常见的计算区分度系数的方法。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教育测量和心理测量领域。其基本思路是将被测者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然后比较两组在某个题目上的表现差异。

1.1、准备数据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每个被测者的总分和每个题目的得分。假设我们有一张Excel表格,其中第一列是被测者的总分,第二列及以后是每个题目的得分。

1.2、排序和分组

然后,我们需要根据总分对被测者进行排序。可以使用Excel的排序功能来完成这一操作。将数据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后,我们将前27%的被测者分为高分组,后27%的被测者分为低分组。

1.3、计算平均得分

接下来,分别计算高分组和低分组在每个题目上的平均得分。假设高分组的平均得分为H,低分组的平均得分为L。

1.4、计算区分度系数

区分度系数可以通过计算高分组和低分组平均得分的差异来得到。其公式为:

[ D = frac{H – L}{N} ]

其中,D是区分度系数,H是高分组的平均得分,L是低分组的平均得分,N是题目总数。

1.5、Excel公式实现

在Excel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上述计算:

  1. 对数据进行排序:选中数据,点击“数据”选项卡,选择“排序”,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

  2. 计算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平均得分:使用AVERAGE函数。例如,假设高分组的总分在A2:A10,某题的得分在B2:B10,那么高分组在该题的平均得分可以用

=AVERAGE(B2:B10)

计算。

  1. 计算区分度系数:使用上述公式,例如,假设高分组的平均得分在D2,低分组的平均得分在E2,题目总数在F2,那么区分度系数可以用

=(D2-E2)/F2

计算。

二、Pearson相关系数法

Pearson相关系数法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在教育测量中,可以通过计算某个题目得分与总分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来评估该题目的区分度。

2.1、准备数据

与极端组法类似,我们需要准备一组数据,包括每个被测者的总分和每个题目的得分。

2.2、计算相关系数

在Excel中,我们可以使用CORREL函数来计算相关系数。例如,假设总分在A列,某题的得分在B列,那么可以用

=CORREL(A2:A100, B2:B100)

来计算该题目得分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

2.3、解释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在-1到1之间。值越接近1,说明题目得分与总分之间的正相关性越强,即区分度越高;值越接近-1,说明题目得分与总分之间的负相关性越强;值接近0,说明题目得分与总分之间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即区分度较低。

三、分析评分差异法

分析评分差异法是一种通过比较不同分数段被测者在某个题目上的表现来评估题目区分度的方法。

3.1、准备数据

同样需要准备一组数据,包括每个被测者的总分和每个题目的得分。

3.2、分段统计

将被测者按总分分为若干段,例如,分为A、B、C、D、E五个等级。可以使用Excel的IF函数或VLOOKUP函数来实现分段。例如,假设总分在A列,可以用

=IF(A2>=90,"A",IF(A2>=80,"B",IF(A2>=70,"C",IF(A2>=60,"D","E"))))

来为每个被测者分配等级。

3.3、计算各段平均得分

分别计算每个等级的被测者在某个题目上的平均得分。例如,假设题目得分在B列,等级在C列,可以用

=AVERAGEIF(C:C, "A", B:B)

来计算A等级被测者在该题目的平均得分。

3.4、分析得分差异

通过比较不同等级被测者的平均得分来评估题目区分度。例如,如果A等级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E等级的平均得分,则说明题目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四、其他方法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可以用于计算区分度系数,例如:

4.1、双向表分析法

通过构建总分和题目得分的双向表,计算期望频数和实际频数之差来评估题目区分度。

4.2、项目反应理论

使用项目反应理论模型(如Rasch模型)来估计题目参数,从而评估题目区分度。

4.3、评分方差分析

通过分析题目得分的方差来评估题目区分度。方差越大,说明题目得分差异越大,区分度越高。

五、综合比较与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例如,极端组法适用于样本量较大的情况下,而Pearson相关系数法适用于评估题目与总分之间的线性关系。分析评分差异法适用于分数段较多的情况,而项目反应理论适用于高维度数据分析。

5.1、极端组法与Pearson相关系数法的比较

极端组法简单直观,但需要分组,且分组比例的选择可能影响结果。Pearson相关系数法则不需要分组,但要求数据满足线性关系假设。

5.2、分析评分差异法与双向表分析法的比较

分析评分差异法适用于等级分数的情况,而双向表分析法更适用于类别数据。前者计算简单,后者则需要较多的统计知识和计算。

5.3、项目反应理论的应用

项目反应理论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方法,适用于大规模测量和高维度数据分析。其优点是能够同时估计题目和被测者参数,但需要专业软件和较高的计算能力。

六、实际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方法的应用,下面我们将以一个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6.1、案例背景

某学校进行了一次期末考试,共有100名学生参加,试卷包括50道选择题。我们希望评估每道题目的区分度。

6.2、数据准备

首先,我们需要收集每个学生的总分和每道题目的得分。假设这些数据已经录入Excel表格。

6.3、极端组法的应用

我们将学生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然后将前27%的学生分为高分组,后27%的学生分为低分组。接着分别计算高分组和低分组在每道题目上的平均得分,并计算区分度系数。

6.4、Pearson相关系数法的应用

使用CORREL函数计算每道题目得分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通过比较相关系数的大小来评估题目区分度。

6.5、分析评分差异法的应用

将学生按总分分为A、B、C、D、E五个等级,分别计算各等级在每道题目上的平均得分。通过比较不同等级的平均得分来评估题目区分度。

6.6、结果分析

通过对比不同方法的结果,选择最适合的题目区分度评估方法,并对考试题目进行改进。

七、结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详细介绍了在Excel中计算区分度系数的几种方法,包括极端组法、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评分差异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用户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同时,我们通过实际案例演示了这些方法的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区分度系数的计算方法。

总之,通过科学合理的区分度系数计算方法,可以有效评估考试题目的质量,从而提高测量的信度和效度。

本文原文来自PingCode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