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朱元璋手下6公28侯分三派,1派3公13侯、1派3公14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朱元璋手下6公28侯分三派,1派3公13侯、1派3公14侯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D3MR9H290523J313.html

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统治时期,他手下有6公28侯,这些功臣被分为三派:朱元璋亲信派、归顺派和归降派。本文将详细分析这三派的势力构成和历史背景。

在《明太祖实录:卷四十三》中有如下记载:(洪武二年六月)丙寅,功臣庙成。命论次诸功臣之功,以徐达为首,次常遇春,次李文忠,次邓愈,次汤和,次沐英,次胡大海,次冯国用,次赵德胜,次耿再成,次华高,次丁德兴,次俞通海,次张德胜,次吴良,次吴祯,次曹良臣,次康茂才,次吴复,次茅成,次孙兴祖,凡二十有一人。于是命死者塑其像于庙祀之,仍虚生者之位。初参政胡大海等殁,上念其功,已命塑其像于卞壸、蒋子文之庙以祀。至是,复塑像于新庙。

综上所述,也就是22人以上被视作功臣。第22人是包括胡大海等建国前就已经去世的功臣。那么,建国后还活着的功臣都有谁呢?这就需要看第一批功臣名录。

1370年的第一批建国功臣

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1370年11月29日)朱元璋大封功臣,那一日在奉天殿内,太子朱标率领众位王子侍奉在朱元璋左右。左丞相李善长率文官在左,右丞相徐达率武官居右。朱元璋定了6公、28侯。6公分别是:

  • 宣国公李善长进封韩国公、参军国事、食禄四千石;
  • 信国公徐达授进封魏国公、参军国事、食禄五千石;
  • 忠武王常遇春之子茂,封郑国公,食禄三千石;
  • 李文忠授封曹国公、同知军国事、食禄三千石;
  • 冯胜封宋国公、同参军国事、食禄三千石;
  • 邓愈封卫国公、同参军国事、食禄三千石。

28侯分别是:

  • 汤和中山侯食禄一千五百石;唐胜宗延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陆仲亨吉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周德兴江夏侯食禄一千五百石;华云龙淮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顾时济宁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耿炳文长兴侯食禄一千五百石;陈德授临江侯食禄一千五百石;郭子兴巩昌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 王志六安侯食禄九百石;郑遇春荣阳侯食禄九百石;费聚平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吴良江阴侯食禄一千五百石;吴祯靖海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赵庸南雄侯食禄一千五百石;廖永忠德庆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俞通源南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华高广德侯食禄六百石;
  • 杨璟营阳侯食禄一千五百石;武义公康茂才之子康铎蕲春侯食禄一千五百石;朱亮祖永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傅友德颍川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胡羙豫章侯食禄一千五百石;韩政东平侯食禄一千五百石;黄彬宜春侯食禄九百石;曹良臣宣宁侯食禄九百石;梅思祖汝南侯食禄九百石;陆聚河南侯食禄九百石。

第一批功臣名录分析一:三宗简说

上文我们提到的“朱元璋与七祥八帅、淮西二十四将、杨璟诈死反洪武只是谣传”(七祥的说法,本人认为有必要修改,按照本文的思路他们应该属于归顺而非归降),介绍了淮西24将。

“淮西二十四将”中活到建国封功时是22人,其中14人进入第一批封赏之列。徐达是公爵;汤和、唐胜宗、陆仲亨、周德兴、华云龙、顾时、耿炳文、陈德、郭兴、郑遇春、费聚、吴良、吴桢等13人为侯爵。

“七祥”则全部为侯爵,而且除了杨璟外另外六人的名次正好是倒数第一到第六的位置。

24将中,只有胡海、张龙、张赫、周铨(不详)、李新材(不详)、陈桓、谢成、郭英八人没有进入第一批公侯录。

与上文相比新进入公侯录的人为:李善长、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王志、赵庸、廖永忠、俞通源、华高、康茂才、朱亮祖、傅友德等13人。其间,李善长不用说,文臣之首。常茂是替代父亲常遇春。

其实,在第一批功臣名录中存在三大宗——朱元璋亲信、归顺派(同是韩山童、刘福通派系的红巾军)和投降派(曾经的敌人)三大宗。朱元璋对于三大宗的态度完全不同。

朱元璋的亲信很明显就是以淮西二十四将为首,因此,34位公侯中有14人是公侯。但要注意,淮西二十四将是核心的核心,在这个核心之外还有一个以地域、个人关系、跟随自己长短、个人战功为基础的评价体系的另外一个组成部分。他们可以分为渡江前、建国前两个分体系。

毕竟,“淮西二十四将”是从朱元璋第一批老乡群中挑选出来的24人。随着队伍的规模、敌人能力的变化,他们的能力是否适应情势变化是要有所更替的。有的人适合于去领兵打仗,有的人则只合适去作为“监军”去监视非亲信者。

三宗代表在第一批功臣录中的势力构成

在“淮西二十四将”中,像周铨这样的将领其能力如何我们就很难判断,因为与他们相关的事情非常少。很显然,渡江前新的朱元璋亲信的集中代表就是常遇春,个人战功能与徐达抗衡、几乎独身而来没有自己的势力体系、1355年跟随朱元璋、与朱元璋同属“老乡”范畴。如此等等,常遇春在1370年11月第一次大封功臣之后,以王爵的身份、其子常茂被加封为公爵。

常茂的公爵身份高于冯胜的公爵,也就是因为这个常茂在蓝玉和冯胜争位期间与冯胜产生极大摩擦(很显然,蓝玉这个舅舅比冯胜这个老岳丈更受常茂重视)。要知道,蓝玉无论从军功、资历上说都不如冯胜,他能够好来居上也是托了常家的关系。可见,常遇春家族在朱元璋的亲信体系中所占的位置。

名义上的战友主要就是郭子兴甚至同属于刘福通旗下的起义军将领。这些人里面有一部分人进入了朱元璋的亲信圈子,有一部分人进入了被打压派别。

曾经的敌人很明显,就是曾经的元朝将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起义军阵营,他们属于降臣,可以称之为归降派。这些人势必都成为了被打压派。而1370年封公侯之中,只有一人进入侯爵,即康茂才。

综上所述,在34名公侯中,3公13侯为朱元璋亲信派;3公14侯为归顺派(归顺派属于中间派,一部分进入亲信派);1侯为归降派,没有进入亲信派的归顺派和大部分归降派都在日后的大清洗中被杀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