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行业废水处理: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三步走
制药行业废水处理: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三步走
制药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这些废水具有有机物浓度高、成分复杂、毒性大等特点,处理难度较大。目前,采用"组合拳"方式处理制药废水已成为趋势,通过融合物理法、化学法、物化法和生物法,将处理流程划分为预处理、生化处理以及深度处理,各流程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对制药废水的稳定处理。
预处理“组合拳”
预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变制药废水中有机物的成分,降低悬浮物(SS)、氨氮、盐分等污染物的负荷,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使其水质达到可进入生化处理的标准。
对于化学制药废水,若其COD浓度高达十几万且B/C低于0.3,可采用化学法进行预处理。以芬顿(Fenton)法为例,在酸性条件(H⁺)下,过氧化氢(H₂O₂)与亚铁离子(Fe²⁺)发生反应,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OH)。这些自由基能够迅速攻击水中的污染物,将其氧化分解为小分子物质。随后,Fe²⁺和Fe³⁺发生水解,形成氢氧化铁胶体,通过絮凝作用将小分子污染物凝聚成沉淀,从而实现污染物的去除。
而对于含有大量悬浮物和高色度的中药制药废水,常采用混凝沉淀、气浮等物化法。混凝法是向废水中投加无机盐混凝剂(如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等)或高分子混凝剂(如聚丙烯酰胺)。这些混凝剂在水中水解,产生带正电荷的胶体,与废水中带负电荷的胶体、大分子有机物等发生电中和,同时通过吸附架桥作用,使小颗粒凝聚成大颗粒,最终沉淀分离,不仅能降低污染物浓度,还能提高废水的生化性。气浮法则是通过向废水中通入微小气泡,使气泡与悬浮颗粒、胶体等污染物结合,形成密度小于水的气浮体,浮于水面,从而实现污染物的去除。
生化处理“组合拳”
制药废水的生化处理阶段多采用厌氧-好氧相结合的联合工艺路线,借助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处理污染物。
厌氧处理中,UASB反应器应用广泛。它具有容积负荷高、运行成本低、结构简单等优点。废水自下而上通过UASB反应器的颗粒污泥层,在厌氧条件下,污泥中的厌氧微生物将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酸、醇类等,最终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这一过程能有效降低废水中的有机物浓度,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好氧处理阶段,A/O生物处理系统发挥重要作用。它由缺氧单元和好氧单元组成,在缺氧单元,反硝化细菌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碳源,将回流液中的硝态氮还原成氮气,实现脱氮;在好氧单元,硝化细菌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同时好氧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对废水中的COD、NH₃-N、TN和SS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尤其是对NH₃-N和TN。例如某企业的生物制药废水采用水解酸化池+UASB反应器+接触氧化法池组成生化处理阶段;某企业的化学制药废水采用水解酸化+两级A/O组成生化处理阶段,都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深度处理“组合拳”
深度处理工艺依据实际生化处理出水的水质以及所需达到的排放标准,可选用物理法、物化法、化学法等。物理法如过滤,可去除残留的悬浮物;物化法如活性炭吸附,利用活性炭巨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隙结构,吸附残留的有机物和异味;化学法如臭氧氧化,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将水中残留的难降解有机物进一步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通过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这三记“组合拳”,针对制药废水的特性,各施所长,有效解决了制药废水难处理的问题,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助力制药行业的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