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春季养生,适合春天吃的6种蔬菜
《黄帝内经》:春季养生,适合春天吃的6种蔬菜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活跃的时期。在中医理论中,春季养生尤为重要,尤其是通过饮食调理来养护肝脏。本文将为您介绍六种适合春季食用的蔬菜,它们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独特的养生功效。
1. 豆芽
古人云“春吃芽”,这是因为各种“芽”都是生机勃勃的代表,而豆芽就是最常见、现在最容易吃到的芽菜。春天到了,一些人会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甚至口角发烂的表现。而豆芽不但味道鲜美,还能滋阴润燥、清热解毒。
不管是黄豆芽还是绿豆芽,和原来的豆子比起来,豆芽的维生素含量都有增无减,矿物质这类微量元素的利用率也更高,甚至连蛋白质和糖类也更容易吸收了。
中医认为,开春的时候多吃豆芽,能帮助五脏气机及时转变,从冬藏变为春生,这样就更利于肝气的疏泄,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
2. 荠菜
荠菜很耐受严寒,即使今年的春天寒潮明显,气温回升比较慢,但荠菜还是已经上市了。荠菜的营养组成也非常丰富,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和无机元素都很多。最有特点的就是富含钙质,甚至是牛奶的三倍。
在传统中医系统里,荠菜还有很不错的药用价值,古代中医将其用于肠胃疾病的调治,什么腹泻、痢疾、肠炎、胃不好等等。时至今日,荠菜的吃法也多种多样,焯水后凉拌,炒鸡蛋、煲汤煮粥,甚至还能剁成馅做饺子。
3. 菠菜
在《本草纲目》里,归属于菜部的菠菜,性味甘凉,能够入大肠经和胃经,李时珍甚至说它可以补血止血、利五脏、通血脉、止渴润肠、滋阴平肝、助消化、清理肠胃热毒。后世人们在菠菜的养生上,更注重其纾解肝气不舒,起到养胃和胃的好处。
每年的春天,一部分人会经常感到头痛头晕、或者贫血的症状,从中医的角度看,多半和肝阴不足,导致肝阳上亢有关。因此,春天适当多吃点菠菜,能起到滋阴柔肝,理气和胃的好处,因为它含有较多的铁元素,即使是贫血人,多吃菠菜也是不错的。
4. 莴笋
莴笋还有一个很有季节特点的名字:春菜。可以说,莴笋就是最适合在春天常吃的蔬菜之一。营养学家发现,莴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钙、镁、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日本学者还发现,莴笋里含有的某种物质,能够抵抗春季因过敏而引发的鼻炎,起到缓解过敏引起的痛苦不适的作用。
莴笋怎么吃?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需要回答,家常做法就完全能满足我们的养生要求,凉拌、烧、炒,吃不过来的还能加工腌制酱菜、泡菜等。
5. 春笋
春笋的味道鲜嫩清淡,但营养却很丰富,还能滋阴养血、化痰消食、利便明目等好处。但春笋也毕竟还是竹笋之一,里面含有难溶性的草酸钙,这就容易形成结石。如果加工烹饪的方法不对,还有可能让身体接触到“氰化氢”,从而妨碍细胞对氢的利用,危害身体健康。
所以,吃春笋时,一次别吃太多,还要注意科学合理的加工烹饪方式。
6. 韭菜
韭菜是厨房常见的佐料,一年四季都有新鲜韭菜上市,哪个季节都能吃,可春韭菜的品质却是最好的。韭菜最富含的营养成分就是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的蠕动,起到养肠防便秘的作用,古人甚至称其为“洗肠草”。从性味上来说,韭菜性味温热,春天适当多吃,能够帮助阳气更好地升发,起到养阳固阳的好处,阳气充足了,身体的抵抗力也强了。所以,身体素质偏于虚弱的人,春天可以适当多吃点韭菜,有助于减少疾病发生,提高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