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热怎么办?教您几招家庭常用降温法
儿童发热怎么办?教您几招家庭常用降温法
儿童发热是家长们常常遇到的问题,面对孩子的发热症状,如何正确护理成为家长们关心的问题。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儿童发热的护理知识,包括发热的定义、病因和分类,以及两种家庭常用降温方法(温水擦浴和推天河水),帮助您更好地照顾发热的孩子。
一、正确认识发热
发热是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功能障碍而使体温超出正常范围。小儿的正常体温范围在 36-37.4℃,37.5-38.0℃ 低热,38.1-39.0℃ 中热,39.1-41.0℃ 高热, ≧41.0℃ 为高热。
发热是身体对疾病的一种自然反应,是免疫系统在发挥作用。因此,在发热初期,不必过于惊慌,只需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一般体温 38℃ 以下的发热,不必匆匆降温退热和治疗,见烧就退,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也可能掩盖病情,不利于疾病的诊断。建议体温在 38-38.5℃ 之间时可采取物理降温或中医外治法降温。
二、家庭常用降温法
儿童健康科普至关重要,可以说是所有家长的必修课。儿童发热居家降温方法有哪些?看看这篇文章你会有所收获。
01 温水擦浴
- 用 32-34℃ 的温水进行擦浴,水的蒸发可以带走大量的热量,使皮肤温度传导发散。皮肤接受冷刺激后可使毛细血管收缩,继而扩张,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
- 可蘸湿毛巾拧干后,擦额前部、双侧太阳穴,沿着耳后擦拭双侧颈动脉,再擦至手掌心、足掌心、四肢和躯干、后背、大腿根等部位,肘窝、腋窝、腘窝及颈部多擦几下,擦至皮肤微红为适度。心前部、腹部、颈后、足底等部位对冷的刺激较敏感,不宜擦浴。
- 进行温水擦浴前,先在患者头部放置一个冰袋,既有助于降温,又可防止由于擦浴时表皮血管收缩引起头部充血。
- 注意擦浴时间,四肢及背部各擦浴 3~5 分钟即可。
- 擦浴过程中随时观察小孩的反应。
- 擦拭后半小时后复测体温。
02 热水泡脚
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宝宝发烧时泡脚的另一妙处在于能帮助降温,鼻塞、流清鼻涕的患儿还可以用生姜煮水泡脚。
03 中医外治法:推天河水
这是一个简便而易帮助退烧的方法,家长用手指蘸冷水,或者是一点点油也可以,轻轻地从小儿手掌的上方中央往手肘(向心处)的方向推,一直推到手肘处。要注意的是要单一方向,不要上下上下反复推。一般一手推两百下,只有一个人来操作的话,先推完一只手,再推另外一只手,有爸爸妈妈两个人的话,可以爸爸妈妈一左一右同时推,各推一手。
使用药物降温时的注意事项
-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退烧药用前摇匀,开封后保质期 1-3 个月。
- 两种退热成分的药物不能联合使用或叠加使用,退热药不能与含有解热药的复方感冒药合用。
- 退烧药使用后多在 30-60 分钟开始降温,如果仍高热不退,也不能短期内重复使用,应间隔 4 小时以上。
发热时的生活起居护理
01 环境护理
保持室内安静,减少噪音,开空调的房间温度保持在 25~27℃ 之间,或者打开电扇转着吹,这样可以使体温慢慢下降,宝宝也会感觉舒适些。若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并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但若宝宝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表示需要温热,这时需要外加衣被。发热时手脚凉,容易出现惊厥,要第一时间把手脚弄热,才能降温,防止惊厥的发生。
02 口腔护理
长期发热病人,唾液分泌减少,机体抵抗力低下及维生素缺乏,易于引起口腔溃疡,应加强口腔护理,常漱口刷牙,多喝温开水,保持口腔清洁。
03 皮肤护理
发热时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有大量出汗者,及时擦干汗液并更换衣服。
04 饮食护理
发烧时的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主,可饮开水、鲜果汁、菜汁、米汤、绿豆汤等,补充由于体温增高丧失的水分。
逐渐好转时可进食藕粉、代乳粉、粥、鸡蛋羹、面片汤等。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宜少吃多餐,减轻胃肠负担,利于疾病的恢复。不必盲目忌口,以防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
需要强调的是,对发烧时食欲不振的孩子,千万不要勉强进食,应顺其自然,待有饥饿感时再吃,期间注意水分的补充,多饮水。
观察病情,有下列情形,有可能是严重疾病信号,应立即就诊:
- <3 月龄,体温 ≥ 38℃。
- >3 月龄,体温 ≥ 39℃,发热 ≥ 5 天,寒战,肢体或关节肿胀,肢体不能负重,不愿活动。
- 皮肤黏膜颜色苍白、发灰、花纹或发紫,皮肤弹性变差。
- 精神差,对外界反应不正常,无笑容,长时间刺激才清醒或持续哭闹。
- 呼吸急促,鼻翼煽动,胸凹陷。
本文原文来自珠海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