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科普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科普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604516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将为您科普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抑郁症的现状、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话题。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心理、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为最佳状态。

中小学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中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排除中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中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于抑郁

在日常生活中,抑郁症是现代人心理疾病最重要的类型。据统计,在我国,每年有1600万人患有抑郁症,每年因此自杀的有28.7万人。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1. 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2. 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3. 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4. 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5. 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6. 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7.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8. 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9.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10.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根据我国青春期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他们达到心理健康应具备以下六个心理品质:

  1. 智力发育正常,即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
  2. 稳定的情绪。尽管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但不会持续长久;
  3. 能正确认识自己。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
  4.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理解他人,学习他人长处,友善、宽容地与人相处;
  5. 稳定、协调的个性,能对自己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控制和调节;
  6. 热爱生活,能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