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九江文史 | 从裕生火柴公司到九江火柴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九江文史 | 从裕生火柴公司到九江火柴厂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2655489323/9e478d2b001016o7u

九江火柴厂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99年。从最初的荣昌火柴公司到后来的裕生火柴公司,再到国营九江火柴厂,这家企业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本文将详细介绍九江火柴厂的创办背景、发展历程、生产状况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

创办背景与早期发展

九江火柴厂最早建于1899年,当时是由“荣昌”火柴公司创办,其创始人是涂子良。但由于当时生产火柴的条件还不具备,加上外来的种种因素,使其开业不久就歇业了。

辛亥革命爆发后,国内抵制洋货的民族运动空前高涨。1920年间,由刘鸿生、金浩如等人发起,第二次在九江筹建火柴厂,并取名为“裕生”火柴公司。厂址设在庐山路老马渡口(现九江县粮食仓库处),占地29亩。


刘鸿生像

生产状况与经营情况

资金与建筑

自合组“大中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后,所有各厂资金,均归并为一,定额三百万元。

建筑方面,有钢骨屋2栋,瓦木屋3栋;供排板、拆板、装合、包封等工序之用;本厂不生产合片,其合片由安庆、青岛、秦皇岛等地购入。

机械与原料

机械共有58架,分齐梗机、排板机、折板机、调药机、磨磷机、捣药机、动力机、油灶等类。以上各种在日本制造者只有排板、折板、调药三机,余均为国内三马顺兴厂制造。动力机两部,均系柴油引擎,一为14马力,一为164马力,马达亦有两部;一作发电用16匹马力,一作磨磷用5匹马力。柴油现价每吨140元。该厂每日需用量为一吨半,合计200元。

原料方面,火柴原材料,本国制造者为二铝化锰、重铬酸钾、松香、玻粉,硫化锑5种。来自德国者为铝酸钾、硫磺化及赤磷3种。总计原材料用国货者占八分之五,外国货占八分之三。

产量与运销

本厂火柴产品二等品两种,即江西“地球牌”与“飞鸟牌”;三等品两种,即“童马牌”与“芦雁牌”。各牌当时每日生产定额均为50箱。每箱6听,每听120包,每包7200合。总计每日产220箱,全年产量(除去假期)约6500-7000箱。

运销方面,裕生厂的产品系运销湘、鄂、赣三省。在本省销售,该厂有自由定夺之权;在湘、鄂之大宗销售,由贩商向上海总公司接洽,再由总公司电告裕生厂发货,故该厂之销售数额须俟总公司调拨数字到后,方始得知悉。


九江裕生火柴公司“飞鸟牌”贴标

营业情形

该厂过去营业情况尚佳,当瑞典火柴在国内倾销时,国内各火柴公司的产品,都有滞销现象。为抵制计,乃合组大中华火柴公司,分配销地,与之竞争,营业始见起色。但销路终不及昔日之盛,每年都有剩货。该厂为求供需相符,只得减少产量,每天上午8时开工,下午1时即停工。该厂工作最忙时为二、三、四、八、九、十等6个月,也是行销最畅之时。工作最闲时为一、五、六、七、十一、十二等6个月,亦为滞销之时。

职工人数与工资

管理人员及工头21人,半技工147人,工人544人。其中:男工69人,女工475人。工人籍贯属九江县者最多。

工资方面,管理人员及工头薪金最高的40元,最低的16元;半技工工资最高的24元,最低的6元;工人工资最高的20元,最低的5元。

工时方面,工人在忙时每天工作10小时,闲时每天仅工作5小时。

历史变迁与企业发展

九江裕生火柴公司,虽然在生产条件十分简陋、工艺流程简单、劳动强度很大,生产方式全部依赖于手工作业,但也维持了20余年生产。后因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民族工业相继遭到破坏。1938年裕生火柴公司被迫停产,资本家把所有工人全部遣散,发给女工3元钱作为遣散费,当即遭到女工们的大力反抗。由周桃花等人组织全厂近五百名女工和资本家进行斗争,并罢工3天,到厂办公室只找到温工头(当时资本家随抗日战争爆发而逃跑,留温守厂)。温开始对工人的态度很生硬,不予答复,并打电话到警察局,工人把电话线拆了,又向办公室扔石头,打得他往桌子底下钻,向工人求情说:“你们不要吵,我给你们想办法”。遣散费才由3元增加到6元,取得此次斗争的胜利。工人遣散后,本厂的主要机械设备转卖给江西(赣南)等地火柴厂。


九江裕生厂女工入厂证

1949年,全国解放,民族工业开始复兴。九江的一些资本家又集资合股筹建“九江裕兴火柴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有赵若斯、许森、袁小凡、骆美耀、邢传兴等18个人,众股东推许森为经理。厂址设在百岁坊,(即现江西锻压机床厂处)。该厂于1950年4月20日建成投产。由于人员多、资金少、产量不高、收支不平衡,开工后不久,先后两次解雇工人,厂子办不下去。

1952年元月,国家为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扶植民族工业,向该厂投资,进行技术改造。同时对该厂实行了公私合营,派王述庭、丁锦荣、马xx为公方代表参与行政、生产、经营管理。王述庭为火柴厂第一任公方厂长,王仕通任工会主席,夏官荣任团组织负责人。(1951年下半年火柴厂与九江电瓷厂合并成立党支部,当时火柴厂党员只有4人。)

公私合营时,公方股金为四亿五千万元(旧币)折合人民币45,000元,私方股金为一亿元,折合人民币10,000元。其中九江映庐水电公司五千万元,私商赵若斯五千万元。公私方股金合计为五亿五千万元。(折合人民币55,000元)。

同年12月,私商赵若斯奉准退股后,则私人股金为50,000元,仅占全部股金的十分之一。火柴设备都是由江西(赣南)等厂转让的原裕生火柴厂的,比较简陋。工人的劳动条件、福利待遇较差。1953年4月,江西省工业厅决定将“裕兴”火柴厂改为地方国营,厂名亦改为“九江火柴厂”。

1954年,也就是实行地方国营的第二年,生产情况开始好转,又面临特大洪水灾害,全厂职工一面组织抗洪救灾,一面坚持生产。有的工人一连干了十几个小时,由于全厂职工的努力,不仅大大地减少了水灾的损失,而且全年完成火柴产量近50,000件,上交国家利润24,000元。1955-1956年4月,该厂由原址百岁坊迁至现在的厂址,(即滨江路206号)。新厂址总共有厂房4栋、办公室平房1栋、职工宿舍8栋,总占地面积近六万平方米。机械设备相应增加,劳动条件的不断改善,职工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劳动模范不断涌现。1956年,二车间工段长万水林同志当选劳动模范,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1959-1968年10年间,该厂火柴产量由六万余件升到十万余件,火柴主要设备,排板机由原有3部增加到11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设备更新改造。解决手工装合之困难,从上海购进6台装合机,1966年就投入使用了。

在此十年间各年份盈亏不一,最高达26万余元。1960年和1961年亏损最多的年份达13万元之多。

1968年间,由于援外的需要,该厂副厂长张铿文同志作为火柴专家,出国到马里人民共和国,支援他们建立火柴工业。


九江火柴厂“井冈山”贴标

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在庐山召开之前,上级指示该厂生产会议用火柴。该火柴要达到特殊之要求,即火柴梗支燃烧后的焦梗丢在地毯上均不能烧坏地毯。为此,全厂职工进行技术攻关,精心制作,不久便产品问世,产品取名为“井冈山牌”该火柴达到了燃烧后落地自灭,受到大会的好评。

1970年初,按备战要求,九江火柴厂负责扶助铜鼓县火柴厂,本厂共有13部排板机,支援4部铜鼓火柴厂,同时先后二次共派员15人赴铜鼓火柴厂帮助他们安装设备,培训技术队伍,直至他们投产。

1973年10月1日,为实现火柴生产的机械化,该厂第一部火柴联续机正式投产至1986年5月止,共购进火柴连续机4部,本厂自制1部。随着设备的不断改造,火柴的产量,质量也相应得到提高,繁重的手工劳动亦被机器所代替。职工生活福利事业日益改善,大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火柴产量由原来的9万件提高到1986年的21万件;利润由原来的10万余元增长到1985年的57万余元。从1952-1986年上交国家税利1100余万元。职工技术素质和生活福利也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九江火柴厂火花

结语

从清末的荣昌到民国的裕生,九江火柴厂是九江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企业之一。三十年代已有员工五百多名,规模仅次于久兴纱厂(九棉一厂前身),在全江西都算得上大型企业。与上一篇不同,本篇的侧重点是裕生。两篇对照起来,更有史料价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