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罕见承认歼35A没“抄袭”F-35!深度解析两款战机核心差异
美媒罕见承认歼35A没“抄袭”F-35!深度解析两款战机核心差异
近年来,中国新型战斗机的发展一直备受国际关注。其中,歼35A隐身战斗机自曝光以来,便陷入了一场关于“抄袭”的争论。近日,美国《战区》栏目罕见地发表分析文章,指出歼35A的设计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根据中国需求量身定制。
歼35A隐身战斗机和F-35都是第五代隐身战斗机,但《战区》栏目指出,外形相似并不等同于技术抄袭。文章详细分析了两款战机在动力配置、战术用途、隐身设计等方面的差异。
首先,歼35A采用双引擎配置,而F-35则是单引擎。双引擎设计让歼35A在作战时有更多的动力冗余,适合执行高机动性任务。此外,F-35的设计基于多功能应用需求,尤其适应短距垂直起降(STOVL)场景,因此其气动布局相对宽厚,被戏称为“肥电”。而歼35A的设计更流畅纤细,明显没有考虑垂直起降的需求,这样的设计也为其隐身和速度性能带来了优势。
从空军部署需求看,歼35A定位于中型五代隐身战斗机,和歼-20重型隐身战机形成“高低搭配”。这一搭配不仅可以满足中国空军对隐身战机数量的需求,还可以降低整体的维护和采购成本。美媒指出,歼35A的设计正是为替代中国当前的主力机型之一——歼-10而来。随着歼-10系列发展到顶峰,中国空军需要一种更高隐身性能的中型机来提升空战能力,歼35A无疑成了这一需求的完美答案。
相比歼-10,歼35A具备明显的隐身优势、先进航电设备和更强的远程打击能力。美媒分析认为,歼35A的加入将赋予中国空军在亚太地区的更大空战优势,成为该地区制空能力的重要支柱。从战略上讲,歼35A的加入意味着中国空军将在未来的空战中更具灵活性和隐蔽性。美媒认为,歼35A不仅在性能上弥补了歼-10的不足,还能适应更复杂的作战环境。在中国空军的高低搭配策略下,重型歼-20负责夺取制空权,歼35A则承担多用途任务,从而实现有效的战术组合。这种组合大幅度提升了空军的整体战力,同时还降低了运行和维护成本,使中国空军在未来作战中更具战斗持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