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食十味】白莲
【赣食十味】白莲
白莲,作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成熟种子,不仅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古代文献记载到现代种植技术的发展,白莲在江西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白莲的植物学特征、药用价值以及其在江西的种植历史与现状。
莲子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莲房,取出果实,除去果皮,干燥,或除去莲子心后干燥。莲子具有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之功,养心安神。用于脾虚泄泻,带下,遗精,心悸失眠。根据市场流通情况及加工方式差异,对药材进行规格划分,将莲子分为“红莲”和“白莲”两个规格。红莲指保留种皮的莲子;白莲指去除种皮的白莲子。江西主产白莲。
莲子,《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为“藕实茎”及“水芝丹”。记载味甘,平,主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不饥、延年。《本草纲目》引李当之言:“豫章汝南者为良。”豫章为豫章郡,为今天江西北部。并记载:“荆、扬、豫、益诸处湖泽陂池皆有之。”《救荒本草》记载:“本草有藕实,一名水芝丹,一名莲,生汝南池泽今处处有之生水中。”可以得知,莲子最早产于汝南,今为河南南部地区,在几千年的栽培过程中,逐步扩大栽培范围,时至今日,资源分布广布于南北各地。现今,莲子有三大主产地,所产莲子分别被称为赣莲、建莲和湘莲。江西省广昌县种植白莲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享有“通芯白莲之乡”的美誉。据明正德《建昌府志》和清同治《广昌县志》记载:“白莲池在县西南五十里,唐仪凤年间,居人曾延种白莲。”广昌白莲传统种植品种有两种:“广昌白花莲”和“广昌百叶莲”。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积极与中科院遗传所合作,开展白莲卫星诱变育种研究,成功培育了“太空莲”系列品种。全县推广后,为广昌白莲产业带来了新的生机。2004年,广昌白莲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原产地域产品”地理标志。2014年,石城白莲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莲子为国家卫健委批准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全国年需求量超5万吨,主产江西、福建、湖南等地。莲为多年生水生草本,自生或栽培在池塘或水田内。江西省白莲种植总面积超30万亩,几乎全省均有种植,其中,赣州市的石城县和抚州市的广昌县种植规模最大,萍乡市莲花县、上饶市余干县次之。江西省白莲种植分布情况详见图1。
图1 江西省白莲种植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