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发展人事大调整:核心高管变动频繁,区域管理层大洗牌
保利发展人事大调整:核心高管变动频繁,区域管理层大洗牌
保利发展近期人事变动频繁,涉及核心高管调整及区域管理层调任。从总经理周东利辞职,到区域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关键岗位的人事调动,这一系列调整反映了公司在行业下行压力下推动战略转型的决心。
核心高管变动
总经理周东利辞职
2024年12月,保利发展董事、总经理周东利因工作调整辞职,不再担任公司及子公司任何职务。周东利是保利体系内任职近30年的资深高管,其任期内(2021-2024年)保利销售额逆势升至行业第一,但同期利润大幅下滑(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58.43%)。此次离职后,总经理职位尚未补缺,引发市场对决策连续性的关注。副总经理张伟离职
2024年11月,副总经理张伟亦因工作调整辞职,进一步加剧高层管理团队的变动。目前保利尚未公布新任总经理人选,市场预期或从内部选拔以保持团队稳定。
区域管理层调整
2025年1月,保利发展在区域公司合并的同时,对管理层进行大规模调任,涉及多个核心区域:
- 吴劲松:原产研中心总经理调任上海公司总经理,其技术背景(曾任浙江技术部经理、北京设计副总)被视为强化上海市场产品力的关键举措,以应对2024年上海销售额同比减少近200亿元的困境。
- 傅小君:原上海公司总经理调任浙江公司董事长,旨在将上海经验复制至浙江市场,提升区域竞争力。
- 张磊、朱忠伟:分别由浙江公司总经理调任战投中心总经理、浙南公司总经理升任浙江公司总经理,体现总部与区域间的协同整合。
近日,保利发展又进行了组织构架调整和人事变动,具体情况如下:
- 保利湾区董事长郭文峰,兼任华南公司董事长,分管华南;
- 原保利长春公司总经理李艾然,调任保利江西公司董事长;
- 原保利江西公司总经理何智韬,调任云南公司总经理;
- 原保利辽宁公司合并长春公司,组建新的东北公司
调整背景与战略意图
行业压力倒逼改革
2024年TOP100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30.6%,保利自身2025年1月签约金额同比减少11.36%。行业下行背景下,保利通过高管换防优化资源配置,例如调任技术型人才至一线城市以提升产品力,应对中海、招商蛇口等对手竞争。战略转型需求
保利正从“高周转”模式转向“利润导向”,需匹配更精细化的管理团队。例如,上海作为利润核心市场,吴劲松的任命凸显对产品研发和品质提升的重视。组织架构合并的联动效应
区域公司合并(如江苏与淮海公司合并为江苏公司)后,管理层需适应更精简的架构,平衡总部集权与区域灵活性。人事调整与组织优化同步推进,缩短决策链条。
潜在影响与挑战
正面效应:技术型高管布局或增强产品竞争力,区域经验复制有望提升效率。中期票据发行(如2025年20亿元中期票据)和融资能力(2024年融资359亿元)为战略调整提供资金支持。
风险点:频繁变动可能影响团队稳定性,尤其是总经理职位空缺或导致战略执行阶段性迟滞。此外,区域合并后需避免市场敏感度下降。
行业对比与趋势
保利的人事调整与招商蛇口、中海等房企的架构收缩趋势一致。例如,招商蛇口合并华东区域公司,中海合并沈阳与大连公司,均通过高管轮动强化管控。保利差异点在于侧重技术型人才布局,试图以产品力突破同质化竞争。
综上,保利发展的人事变动是行业调整期企业主动求变的缩影,通过高管换防与战略聚焦应对市场挑战,但团队稳定性与执行效率仍需持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