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奢摩他冥想与内观冥想:两种冥想方式的深度解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奢摩他冥想与内观冥想:两种冥想方式的深度解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vipassanabhavana.org/cn/meditation/samatha/

冥想作为一门古老的修行艺术,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实践。然而,很多人并不清楚冥想的具体分类及其差异。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两种主要的冥想方式——奢摩他冥想(Samatha)和内观冥想(Vipassana),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什么是奢摩他冥想?

奢摩他冥想,也被称为集中的冥想,其核心在于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对象上。这种冥想方式根据集中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

  • 集中于蜡烛的火焰
  • 纸或墙壁
  • 真言、咒文、经文
  • 音乐
  • 呼吸等

在奢摩他冥想中,练习者需要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选定的对象上,屏蔽其他外界干扰,从而达到心灵的平静和专注力的提升。高度专注的状态下,甚至可以获得灵感。

奢摩他冥想与内观冥想的区别

奢摩他冥想好比是电池,它在内部储存着电力,但如果不将这些能量用于需要电力的电子产品上,那么这些能量就失去了意义。奢摩他冥想只是充电而不放电,其关键词可以概括为:“不清理污垢,不直面污垢,隐藏污垢,防御污垢”。

与此相对,内观冥想不仅充电还进行放电。它将“电池”(即积累的专注力)用于“电子产品”(即心灵的净化),通过释放储存的能量来去除心的污垢。内观冥想的关键词是:“清除心的污垢,看到污垢消除污垢(看见即会消失),直面污垢”。

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观察对象:奢摩他冥想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固定对象上,而内观冥想则专注于观察变化。内观冥想的观察对象是人的内在,包括身体的变化、感觉、情感、记忆、思考、理解等。这些对象在当下是如何变化发展的,冥想者只是如实地观察。

内观冥想不会将外在事物作为观察对象,因为其目的是清除心灵的污垢。奢摩他冥想虽然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力使心平静,但无法完全去除心的污垢,这是两者最大的不同。

为什么奢摩他冥想能够广泛流传发展?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冥想形式都是奢摩他冥想,而内观冥想的实践者相对较少。奢摩他冥想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多样性:奢摩他冥想的集中对象多种多样,可以创出多种多样的冥想方法。例如,真言、咒文、经文等有很多选择,音乐等也可以创作新的。只要变更集中注意力的对象,就可以成为新的冥想法。这样各种奢摩他冥想法不断增加。

  2. 易学性:奢摩他冥想将注意力集中在一点上,对初学者来说比较容易上手。平常我们集中注意力的时候,通常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事物上。而内观冥想的观察对象不断变化,需要将注意力放在不断变化的对象上,这相对而言较为困难。

冥想一直集中注意力不会累吗?

这是一个常见的疑问。我们平常习惯将注意力集中在外界的事物上,例如学习时集中注意力在书本上,工作时集中注意力在电脑屏幕上。这种对外界事物的集中注意力是非常累的。而内观冥想是集中注意力到内在,关注体内,不关心外界,因此不会产生压力。

与奢摩他冥想的固定集中不同,内观冥想的集中是观察变化,是一种柔滑的集中。随着练习的深入,这种柔滑的集中不会让人感到疲劳,反而会带来舒适感。

只练习奢摩他冥想就足够了吗?

奢摩他冥想比内观冥想更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往往不想舍弃欲望,比如在工作或个人生活中追求成果、灵感等。大多数人只要求心灵平静,而不想进一步净化心灵。

然而,社会是由人们的欲望构建的,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人们欲望的灵活利用。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完全否定欲望确实很困难。但如果你有痛苦烦恼,其根源往往在于欲望。想要战胜欲望,仅仅保持心灵的平静是不够的,需要从根本上去除欲望,因此进行内观冥想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建议在修行奢摩他冥想的同时,也应将内观冥想融入日常生活中,以实现更深层次的心灵净化。

本文原文来自vipassanabhavana.org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