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孩子下棋时输不起,家长该如何引导?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孩子下棋时输不起,家长该如何引导?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1293399714909040

“你曾经有过失败的经历吗?”
“当然有,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
“那你害怕失败吗?”
“害怕是人之常情,但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失败。”

输得起与输不起,这两个看似微妙的词汇,却能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近期,我们收到了许多家长的咨询,他们苦恼于孩子在下棋时无法接受失败,那么,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引导呢?让我们先来分享一个真实的小故事。

小贝是个热爱国际象棋的小棋手,她的妈妈常陪她一起下棋。小贝总是渴望每一局都能获胜,每当她觉得自己即将输棋时,便会急切地提出悔棋,若妈妈不同意,她便会情绪失控。有一次,当小贝的爸爸没有让着她而赢得比赛时,她竟然大发脾气,无论家长如何安抚,她都难以平静下来。这其实正是小贝面对失败时无法接受的表现。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输不起的情况呢?这背后有着深层的心理学原因。孩子的成长过程,从“自我中心化”逐渐走向“去自我中心化”,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旅程。在0至2岁的阶段,孩子们处于一种无自我意识的自我中心状态。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从2岁左右开始,他们逐渐发展出独立的自我意识。由于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对外部世界和自身的能力缺乏客观的认识,他们常常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当看到别人比自己优秀时,这种难以接受的情绪就可能涌现。

“输不起”的心态其实在孩子们中是一种普遍现象。他们和成年人一样,都希望自己能在各种竞争中脱颖而出。然而,由于孩子们的年龄和经验尚浅,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面对失败时,他们的情绪往往难以控制,可能会表现出生气、发火甚至哭闹等激烈反应。

对于孩子“一输就哭闹”的情况,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忧,只需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引导,便能协助他们调整好心态。那么,家长应如何应对并正确引导孩子呢?关键在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输”的心态。俗话说:“输赢和局乃兵家常事。”成功的公式是:赢得的实力加上输得起的心态。以国际象棋为例,竞技性运动中输赢在所难免,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找到失败的原因,如是否疏忽大意或思路出错等。通过这样的引导,孩子不仅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能在日后减少失败的机会,从而摆脱“输不起”的心态。同时,父母自身的心态调整也至关重要。

现在,许多父母都期望孩子能取得特定的成绩或达到某种高度,若孩子未能达到这些期望,往往会面临批评或惩罚。然而,这种做法实际上可能加剧了孩子的“胜负欲”,使他们更关注结果,并且这个结果必须是好的。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人能始终不犯错,包括我们的孩子。因此,更明智的做法是采用“鼓励式”教育,淡化孩子的成绩。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未能达到父母的期望而感到被批评或指责,从而避免了“输不起”的情况。

此外,心理学家研究显示,“最好的教育是感同身受”。在陪伴孩子下棋时,家长可以尝试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孩子体会到输棋时的滑稽感受。例如,当自己“输”棋时,可以模仿孩子的反应,如大哭大闹或在地上打滚,以此增加互动的趣味性。在第二局棋中,当孩子赢得胜利时,我们可以主动向他们表示祝贺。两盘棋结束后,与他们共同讨论哪种做法更为恰当。

其实,孩子们的智慧不容小觑。在日常教育中,我们无需过多使用言语,只需通过行为示范,孩子们往往就能自然而然地做出明智的选择。这种教育方式既达到了我们的期望,又避免了使用孩子们可能反感的方法,真正实现了双赢。让孩子们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所领悟的道理将铭记在心。同时,作为家长,我们对输赢的态度至关重要。如果家长过于在意输赢,那么身教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让孩子明白,除了输赢,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值得追求。在比赛中,输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参与过程所带来的快乐、是否全力以赴,以及是否及时反思并改进自身的不足。这种“态度”至关重要,它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坦然接受输赢,享受比赛的过程,并为胜者喝彩,理解失败者的感受。请记住我们成功的秘诀:胜利的实力与输得起的心态相结合,才是通往成功的关键。当孩子们出现“输不起”的心态时,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尝试一些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这种心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