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元明清菊花纹饰断代技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元明清菊花纹饰断代技巧!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28/10/14186944_1127341930.shtml

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代表着高洁的品质和君子的美德,还寓意着健康、长寿和富贵。在中国瓷器艺术中,菊花纹饰更是源远流长,从元代到清代,其造型和风格经历了显著的变化。通过观察这些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鉴赏和断代瓷器。


元代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


元代 青花云龙纹梅瓶

元代菊花纹饰特点

元代菊花纹以绘画表现技法为主,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构图方式稳重,色彩比较灵动。元代的菊花整体偏瘦小,花瓣多为一层,花瓣多不填满留出白边。花蕊多画成由里向外旋的海螺纹或网络状葵花形纹。民窑器物上多用线描涂色,绘画粗狂写意,花蕊整体造型与海螺非常相似,官窑器物上花瓣多采用涂色或青花留白,涂色时会在花瓣间隔部分留白以表示阴阳,花蕊多采用网纹,部分官窑器物上会出现双层花瓣。

明代菊花纹饰演变


明洪武 青花花卉纹执壶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纹折沿盆


明永乐 青花菊瓣纹碗

洪武时期

明洪武时期菊花纹继承元代的绘画风格,但是花朵和花瓣整体偏轻廋,花蕊与花瓣之间多出现一圈留白,此时官窑中多出现双层花瓣,其中内层花瓣相比元代较小。

永乐宣德时期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菊花纹饰最主要的变化是花瓣变得茂密,整体略圆,由轻廋的风格变为雍容华贵,官窑的花瓣多数可以达到三层,花瓣上画满了线条表示更细的花瓣,且花瓣茂盛的很多菊花都看不到花蕊。民窑虽然花瓣也较为茂盛,但是花蕊多数清晰可见,且多为海螺纹样式。


明天顺 青花荷莲大碗

空白期

明空白期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整体制瓷技艺水平都有所下降,官窑民窑绘画都较为简约,这一时期几乎看不到菊花的阴阳面,只是将青花料进行简单的平涂,涂色经常超过绘画区域,花朵比较大,花瓣多有二层,外层偏大且涂色,内层偏小呈圆形留白不涂色,花蕊明显变大呈网格状,且此时菊花的枝叶明显变小,给人一种花大叶小的感觉。


明成化 斗彩团花菊蝶纹罐


明成化 斗彩三秋杯

中期

明中期菊花纹延续空白期的风格,无论官窑民窑大多也采用内层花瓣留白,外层花瓣涂色的样式,涂色也多采用平涂的方式,花瓣的尖头留有空白以表现阴阳面,花瓣普遍不是很茂盛,花瓣之间也多不留白,花蕊明显变小,多用点状圆圈或网纹表示,海螺纹花蕊几乎看不到了,花瓣和枝叶都比较小巧,符合明中期清秀小家碧玉的整体风格。


明万历 青花五彩菊花湖石图碗


明万历 青花锦地开光四季花卉纹大罐

晚期

明晚期的菊花纹大多都是折枝菊花,与之前的缠枝菊花差别较大,菊花的花瓣层数变少,花瓣变得十分细长且尖尖的,涂色基本都是单线平涂,涂色经常超过轮廓线,花蕊的刻画也十分的简单,基本无阴阳面的表现,枝叶的表现也很简约。

清代菊花纹饰演变

清顺治 青花云龙纹炉
清康熙 黄地开光珐琅彩花卉图碗
清雍正 斗彩团花菊蝶纹盖罐

早期

清早期菊花纹的刻画更偏于写实,花瓣多较细长,花蕊多为珍珠粒状,网状花蕊几乎看不到了,顺治时期绘画粗狂写意,花朵多不茂盛,花瓣细长,花瓣间间隔变大,花蕊呈椭圆形内部点珍珠粒状。从康熙开始菊花纹饰开始变得丰富多彩,有写实的菊花,也有抽象的菊花,康熙时期流行大菊花,整体呈现雍容华贵的风格,花瓣偏瘦长,最流行的还是这类写实类菊花。从雍正开始,线描类菊花开始增多,风格开始往小清新发展,菊花看起来更像凤眼,因此也叫凤眼菊。


清乾隆 绿地粉彩开光菊石纹茶壶


清嘉庆 菊花纹青花盘

中期

清中期延续雍正的风格,菊花纹饰多出现这类抽象性线描菊花,但这时的菊花更像是一个太阳,因此也叫太阳花,并在清中期达到巅峰,刻画角度不但有正面还有侧面,阴阳明暗表现得十分丰富样式更多,层次感也更强。花朵表现得都很茂盛,花瓣偏细长,花瓣之间紧密相连层次丰富,且中心的菊花花瓣多向上券起,花蕊包在花瓣中间基本不显现,花朵色彩也丰富多彩,但显现工笔画痕迹,少了自然洒脱的感觉。


清咸丰 斗彩描金缠枝花纹碗


清光绪 粉彩菊花纹大盘

晚期

清晚期越往后菊花纹饰越趋于简单化,花朵花瓣包括枝蔓叶片都以简约为主,工笔画痕迹越来越重,就如复制粘贴一般,菊花纹饰变的了无生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