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真菌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药用真菌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药用真菌在抗肿瘤方面具有重要潜力。我国真菌药用历史悠久,且药用真菌通常毒副作用较小、疗效显著,其活性成分来源广泛且可人工培育。本文旨在梳理近年来药用真菌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为临床运用药用真菌抗肿瘤提供参考依据,促进药用真菌在肿瘤防治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应用。
桑黄
桑黄多糖可通过 PI3K/AKT 信号通路抑制胶质瘤 U251 细胞增殖与转移;联合环磷酰胺抑制肝癌腹水荷瘤小鼠肿瘤增殖,与下调相关通路表达有关;提取物可抑制乳腺癌移植瘤细胞增殖,通过抑制血管生成、调节凋亡相关蛋白等机制发挥作用。
冬虫夏草和蛹虫草
- 冬虫夏草:人工菌丝体水提物抑制人胃癌 SGC - 7901 细胞增殖;菌粉多糖可调控相关信号通路诱导人结直肠腺癌细胞 HCT - 116 自噬和凋亡;虫草多糖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α 诱导的 L02 正常肝细胞凋亡。
- 蛹虫草:虫草素可抑制人肝癌 Huh7、Bel - 7402 和 HepG2 细胞侵袭及迁移,且呈浓度依赖性;还可联合阿霉素抑制三阴性乳腺癌 MDA - MB - 231 细胞增殖及转移。
茯苓和猪苓
- 茯苓:多糖可能通过 JAK1/STAT3 通路抑制高糖诱导的人乳腺癌 MCF - 7 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辅助肺癌治疗;醇提部位抗乳腺癌活性明显,可干扰细胞周期、诱导凋亡,提高有益菌丰度,改善肠道菌群;茯苓酸通过调节相关蛋白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
- 猪苓:多糖可改善 Lewis 肺癌荷瘤小鼠免疫器官功能;猪苓酮 A 抑制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猪苓水提取液和多糖可促进巨噬细胞向 M1 亚型极化,调节肿瘤微环境。
桦褐孔菌
- 成分:主要含多糖、三萜等成分及多种微量元素,分布于北纬 45°以北地区,我国东北地区较多,具有多种药用功能,性味平和,可长期服用。
- 抗肿瘤作用:桦褐孔菌醇、乌索酸等可抑制肺癌、肺腺癌等细胞增殖与迁移;多糖抑制乳腺癌、结直肠癌等细胞增殖,调节免疫浸润和肿瘤转移,与相关信号通路有关;提取物可抑制多种癌细胞增殖,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诱导凋亡发挥作用;醇提物对胃癌有抑制作用,三萜类成分可诱导卵巢癌、肺癌细胞凋亡。
灵芝
多糖的作用:可抑制人肺癌 A549 细胞增殖、促进凋亡,作用机制与调节凋亡相关蛋白有关;能改善肝癌小鼠肠道菌群及代谢功能失调;调控结直肠癌小鼠盲肠微生物群及相关基因,防止结肠缩短;促进 T 淋巴细胞肿瘤浸润;与三萜成分配伍对 H22 荷瘤小鼠肿瘤抑制效果更佳,提示有协同作用;去壁灵芝孢子粉因多糖和三萜含量高,抗肿瘤活性更强。
香菇
香菇多糖可调控细胞周期抑制人神经胶质瘤 SHG - 44 细胞增殖及迁移;调节 Wnt/β - catenin 信号通路抑制甲状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并改善免疫功能;通过周期阻滞和抑制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与迁移;对乳腺癌移植瘤小鼠有治疗作用,可调节免疫;在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时,可直接促进癌细胞凋亡及自噬性死亡抑制 HT - 29 移植瘤生长。
其他真菌
猴头菌中的硫酸化多糖、子实体多糖在抗肿瘤、免疫调节等方面有活性,与顺铂联合效果更明显;金蝉花多糖可介导细胞凋亡;灰树花多糖可阻断相关信号通路抑制宫颈癌 Caski 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并促进细胞凋亡。
结论
目前对多种药用真菌抗肿瘤机制研究涉及多种癌症类型,作用成分多样,作用方式包括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与迁移、诱导凋亡及自噬等,还可改善肠道菌群。但仍需进一步明确各类药用真菌抗肿瘤作用的具体机制,探讨其在癌前病变中的作用,明确提取方式、药物浓度、炮制工艺与抗肿瘤功效及肿瘤类型的相关性,关注成分间协同作用以及与其他中西药联用的效果,并基于中医理论解读实验数据,以推动药用真菌在肿瘤防治方面的临床应用。
本文原文来自CS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