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那个叫红旗研究所的地方:南京机电的三线建设传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那个叫红旗研究所的地方:南京机电的三线建设传奇

引用
1
来源
1.
https://cj.sina.cn/article/norm_detail?finpagefr=w_110&url=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4-10-11/doc-incsecpw7669937.shtml

在湖北襄阳的隆中冲,曾经有一群航空人,在荒草遍野的乱坟岗上,用竹竿和茅草搭建起简陋的住所,开始了他们的三线建设征程。他们就是南京机电(原609研究所)的前身,一个将航空报国的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的团队。从1961年成立至今,南京机电经历了组建、解散、复建、重组合并等多个阶段,足迹遍布河南洛阳、湖北襄阳、江苏南京等地。他们以战天斗地的气概,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多个航空工业领域的奇迹,特别是空中加油技术的突破,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空中加油能力的国家。

20世纪70年代,那时候的湖北襄阳还称为湖北襄樊,曾经“三顾茅庐”的古隆中,彼时已经沦为了荒草遍野的乱坟岗。有一群支援三线建设的航空人,踩着“晴天一块铜,下雨一包脓”的土路,来到了这里。他们在山坡上杂草中用竹竿搭起架子,把茅草盖在顶上,挡住四周,用竹篾编成了门,每个大棚子里放上几十张小铁床,就成了最初的家。他们以战天斗地的气概,白天搞基建,晚上搞科研,仅仅五年,一桩桩红砖房拔地而起。生产车间与研发楼依山而建,绵延数公里,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远近闻名的红旗研究所全面建成。

这个红旗研究所就是第609研究所,后来与金城集团军品业务部合并,组成了现在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南京机电(以下简称“南京机电”)。南京机电在投身三线建设的三十余年间,不仅专业发展取得累累硕果,更铸就了以“空中加油精神”为缩影的三线精神,“空中加油精神”是南京机电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公司成为世界一流的航空机电系统供应商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1961年国防部第六研究院正式成立,同年7月18日,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正式批复第六研究院成立十个研究所,其中之一是“飞机附件及地面设备设计研究所”,即六院三所,也就是南京机电的前身。南京机电从诞生之日起就将航空报国的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六院三所的六位初创者,在向工厂借的两间平房内开了建所讨论会。仅三年就发展至近700人,建立起三个综合研究室。1965年随着科研体制改革,六院三所被撤销,相关专业与人员分散到十厂一所,相关专业负责人以许党报国的高度责任感保留专业火种,在新的单位均组建相应设计室,为后续复建打下基础。

党中央作出的三线建设战略部署为三所复建创造了契机。1967年,复建获得批准,并将所址定在湖北省襄阳县泥咀区的隆中冲,新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9研究所。

此时的隆中冲是个野兽出没、荒草遍野的乱坟岗。老三所分散人员绝大多数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和工作,陆续来到新址集中,住房是干打垒的土坯屋,喝的是苦咸水。大家白天搞基建,晚上搞科研,搬运水泥、制作预制板、装卸砖瓦、沙石等,推起车来一路小跑,争先恐后,嘴里还相互喊叫着,比谁干活猛,装得多,跑得快。当时还流传着“单身汉三件宝(热水瓶、高筒靴和手电筒),生活离不了”的说法。大家都抱着“要把航空附件科研事业迅速搞上去”的决心,做到了科研不停顿、基建不中断。几年后,一个固定职工1500人的综合性飞机附件研究所在隆中山沟里建成。

艰苦奋斗,在三无条件下孜孜以求。在20世纪70年代末,在一无国家立项,二无相关资料和实物做借鉴,三无地面模拟试验装置的条件下,南京机电人以高度的历史主动精神和使命感责任感,敏锐地把空中加油技术列为预先研究项目,凭借国家有朝一日肯定会需要的信念,项目团队坚持10年苦苦摸索,完成了地面原理样机研制。1988年,由于周边形势变化,中央军委提出了发展加油机是当前最急迫的任务。1989年,中央军委决定把研制空中加油工程作为第一号任务,又称“8911工程”,确定由609所研制“空中加油”吊舱。

空中加油吊舱的新研率达95%,技术难度很大,“8911工程”启动后,全所动员,全部的技术力量和加工力量不分白天黑夜投入到战斗中……先后攻克了许多技术难关,完成加油吊舱的设计、生产、总装、试验等一系列研制工作,并创造了一年设计、二年生产样机、三年试飞、四年设计定型的奇迹。1991年12月,“空中加油工程”首次空中加受油试验成功;1998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1999年国庆阅兵大典上,国产空中加油机轰油6与两架歼8飞机,组成加受油机三机编队首次飞跃天安门,向全世界宣告,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具有空中加油能力的国家。

南京机电在60余年发展历程中,经历了组建、解散、复建、重组合并、独立运营等多个阶段,足迹历经河南洛阳、湖北襄阳、江苏南京等地。无论是复建之初,分散人员从五湖四海奔赴襄阳投身三线建设,抑或是重组合并时,一声令下,近两千名员工携家带口,浩浩荡荡,告别建设了三十余年的故土家园,南京机电人将对党的无限忠诚,将对祖国无限的热爱融入到航空事业中,只要党有号召,只要国家有需要,南京机电人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热爱祖国、为国争光永远都是南京机电人的初衷与本色。

目前,南京机电正在联合襄阳市政府对原襄阳职工家属区(609园区)进行改造,并积极打造“空中加油精神”纪念馆,坚持“修旧如旧、保护为主、原址原貌、落架重修”的思路,计划将609园区打造成具有三线记忆和航空文化特色的,集康养、研学、体育、服务休闲于一体的3A级景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