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开发区,全国第二!
广州开发区,全国第二!
近日,商务部完成了2024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工作。结果显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广州开发区”)综合排名位列全国第2位,并连续7年蝉联这一荣誉。
占据产业高地
目前,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已形成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汽车制造、新型显示、绿色能源、新材料、美妆大健康)和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生物技术、高端装备、集成电路)。以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为代表的“万亿制造”产业格局已经初显。
生物医药产业
打造形成“研发在生物岛、中试在科学城、制造在知识城”的全产业链生态布局,百济神州、恒瑞、康方、绿叶等一大批领军企业落地;广药白云山生物医药与健康研发销售总部项目落地广州国际生物岛。
知识城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园
截至 2024年5月,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聚集了生物医药企业473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54亿元,营收规模突破2100亿元。
总投资11亿元的广药白云山生物医药与健康研发销售总部项目位于广州国际生物岛,项目将建设研发中心、生物医药孵化器及双创基地。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以粤芯半导体为龙头,集聚超200家上下游企业,助推广东省打造集成电路“第三极”。
粤芯半导体是广东省本土自主创新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广州第一条12英寸芯片生产线,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全面进入量产的12英寸芯片制造企业。
粤芯半导体三期已于2024年12月28日正式投产,预计新增月产能4万片晶圆,达产产值约40亿元。
汽车制造产业
在科学城打造传统汽车制造基地;在生物岛打造5G自动驾驶应用示范岛;在知识城集聚百度阿波罗、小鹏汽车等一批智能网联汽车项目。
目前,广州开发区拥有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83家,年整车产能96万辆。汽车产业作为广州开发区第一大产业,已形成一条涵盖装备制造、零部件、整车制造及智能出行应用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条。
在智能网联汽车新赛道上,广州开发区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实现“从0到1”“从1到N”的突破。如今,开发区聚集了数十家智能定位、雷达探测、自动驾驶等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
新型产业和未来产业
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新型储能、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型产业和未来产业。
广州开发区规划布局5.2平方公里低空经济产业园、3.2平方公里的新兴储能产业园。下一步将全力促进新兴产业扩容壮大,如推动亿航整机的本地化生产、小鹏汇天飞行汽车工厂加快建设量产。
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在广州开发区投建,是全球首个利用现代化流水线进行大规模量产的飞行汽车工厂。
2024年10月27日,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在广州开发区破土动工。
坚守开放前沿
在本次商务部考核评价结果的分项指标榜单中,广州开发区同样表现亮眼。
广州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排名全国第2位,进出口总额排名全国第6位。
扩大国际“朋友圈”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以扩大开放为进,增强链接内外资源的水平,实现“开放之变”,经贸联系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新广州知识城已聚集逾1000家前沿科技企业,成为“新加坡企业来华投资首选地”;中欧合作纳入国家区域政策合作案例地区。
融入大湾区发展建设
加速推进穗港科技合作园、穗澳创新园等平台项目建设;用好澳门青年人创新部落、“湾创之星”等港澳青创载体,推进粤港澳知识产权互认互通。
培育科创热土
近年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活力持续迸发,科创引擎功能不断增强。
创新平台
建设形成以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引领的“2+3+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聚集各类科研机构超1000家,拥有全省三分之二的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全市一半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度和创新能力处在全国前列。
创新主体
集聚4万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区研发投入强度达6.65%,创新主体活力持续迸发。
争当绿色先锋
一直以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依托广州首个国家级绿色园区优势,积极推进绿色工厂建设,大力构筑绿色制造体系。
绿色化工作取得突破,连续4年荣获“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最佳实践园区”称号,成功创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多年来,广州开发区实现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跨越,人均GDP接近36万元,工业产值连续3年位居“全国工业百强区”前三名,营商环境便利度连续5年位居全国开发区第一!
广州开发区,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