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起诉期限与诉讼时效的区别及拆迁补偿流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起诉期限与诉讼时效的区别及拆迁补偿流程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66law.cn/laws/719826.aspx

在法律领域,起诉期限与诉讼时效是两个容易混淆但又至关重要的概念。本文将从性质、立法目的、起算时间等多个维度,详细解析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并简要介绍拆迁补偿流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法律知识。

起诉期限与诉讼时效的主要区别

起诉期限是行政诉讼中的名词,诉讼时效是民事诉讼中的名词。两种时间间隔的规定虽然都有维护社会关系的稳定,惩罚“权利的睡眠者”的作用,但二者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

  1. 性质不同:起诉期限是诉之合法的要件,即起诉能够被法院予以受理的法定条件,规定在行政诉讼法中,系诉讼程序法律制度;诉讼时效是诉之有理由的要件,即原告的诉讼请求能够成立的前提。诉讼时效属于民事实体法律制度,规定在民法通则中。

  2. 立法目的不同:行政诉讼法中之所以设立起诉期限,在于督促相对人尽快行使权利,提高行政机关执法效率,维护行政管理秩序的稳定。如果允许相对人任何时候都可以对行政行为申请救济,势必使行政行为一直处于被质疑和否定的状态,既影响了行政效率,又将给行政管理秩序带来混乱。民事实体法中规定诉讼时效,其目的在于经过法定期间使原权利人丧失权利,使长期存在的事实状态合法化,有利于经济秩序和法律秩序的稳定。

  3. 起算时间不同: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从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其采取的是客观行为的标准,强调“行为”;而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以当事人主观感知权利被侵害为标准,强调“权利”。

  4. 期间有无变化不同:起诉期限是一个固定期间,不存在中止、中断的情形。除非有正当事由,并由人民法院决定,才可以对被耽误的法定期限予以延长。而诉讼时效属于可变期间,只要具有法定事由,便可将其中止、中断和延长。

  5. 人民法院对二者超过法定期间的处理方式不同: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审查起诉期限。相对人超过起诉期限起诉的,人民法院将裁定不予受理;受理后发现超过起诉期限的,裁定驳回起诉,即相对人丧失了起诉权。通常情况下,人民法院不主动审查诉讼时效问题。而且,它不是民事诉讼起诉的法定条件,当事人并不丧失起诉权。经人民法院审理超过诉讼时效的,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即当事人丧失的是胜诉权。

拆迁补偿流程

拆迁补偿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拆迁人申领房屋拆迁许可证。
  2.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按房屋拆迁许可证内容向社会发布公告。
  3.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和拆迁人向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4. 确定拆迁补偿标准和安置方案。一般而言,对违章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拆迁补偿方式分为一般情形的补偿和特殊情形的补偿两类。一般情形的补偿分货币补和房屋产权调换、结算价差,被拆迁人可以选择补偿方式。特殊情形的补偿被拆迁人不能选择,或只作货币补,或只作房屋产权调换、结算价差。
  5.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6. 裁决拆迁。
  7. 强制拆迁。强制拆迁前拆迁人有就拆除房屋的有关事项向公证处申请办理证据保全的义务。

本文介绍了起诉期限与诉讼时效的区别,并简要介绍了拆迁补偿流程。这些内容对于理解相关法律概念和程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原文来自66law.cn。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