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MA模型原理及实现
ARIMA模型原理及实现
ARIMA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广泛应用于金融、经济、气象等多个领域的数据预测。本文将详细介绍ARIMA模型的基本原理、实现步骤及其应用场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预测工具。
数据介绍
在介绍ARIMA模型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本文用到的数据。本文使用的是中国银行股票数据,数据涵盖了2014年1月至6月的收盘价。通过绘制收盘价的折线图,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数据的变化趋势。
时间序列平稳性
平稳性
平稳性是时间序列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一个平稳的时间序列要求其统计特性(如均值和方差)不随时间变化。具体来说,平稳性可以分为两种:
- 严平稳:序列的分布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例如,白噪声(正态分布)无论怎么取,其期望都是0,方差都是1。
- 宽平稳:序列的期望和相关系数(依赖性)保持不变。未来某时刻的值需要依赖于它的过去信息,这种依赖性不能有明显的变化。
差分法
差分法是一种常用的时间序列平稳化方法,通过计算序列的差分来消除趋势和季节性效应。常用的方法包括一阶差分和二阶差分。通过差分处理,可以使数据更接近平稳序列。
ARIMA模型介绍
ARIMA模型是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的简称,由自回归(AR)、差分(I)和移动平均(MA)三个部分组成。下面分别介绍这三个组成部分:
自回归模型AR
自回归模型描述当前值与历史值之间的关系,用变量自身的历史时间数据对自身进行预测。自回归模型必须满足平稳性的要求。p阶自回归模型的公式定义为:
上式中yt是当前值,u是常数项,p是阶数 ri是自相关系数,et是误差。
移动平均模型MA
移动平均模型关注的是自回归模型中的误差项的累加 ,q阶自回归过程的公式定义如下:
移动平均法能有效地消除预测中的随机波动。
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
自回归模型AR和移动平均模型MA模型相结合,我们就得到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p,q),计算公式如下:
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
将自回归模型、移动平均模型和差分法结合,我们就得到了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p,d,q),其中d是需要对数据进行差分的阶数。
建立ARIMA模型的过程
建立ARIMA模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模型识别和定阶、参数估计和模型检验。
模型识别和定阶
模型的识别问题和定阶问题,主要是确定p,d,q三个参数,差分的阶数d一般通过观察图示,1阶或2阶即可。这里我们主要介绍p和q的确定。我们首先介绍两个函数。
- 自相关函数ACF(autocorrelation function):描述时间序列观测值与其过去的观测值之间的线性相关性。
- 偏自相关函数PACF(partial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描述在给定中间观测值的条件下,时间序列观测值预期过去的观测值之间的线性相关性。
根据不同的截尾和拖尾的情况,我们可以选择AR模型,也可以选择MA模型,当然也可以选择ARIMA模型。
参数估计
通过拖尾和截尾对模型进行定阶的方法,往往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我们通常会使用信息准则函数法来确定模型的阶数。常用的信息准则函数法有AIC准则和BIC准则。
模型检验
模型检验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检验参数估计的显著性(t检验)
- 检验残差序列的随机性,即残差之间是独立的
残差序列的随机性可以通过自相关函数法来检验,即做残差的自相关函数图。
模型预测
预测主要有两个函数,一个是predict函数,一个是forecast函数,predict中进行预测的时间段必须在我们训练ARIMA模型的数据中,forecast则是对训练数据集末尾下一个时间段的值进行预估。
应用场景
ARIMA模型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
- 金融领域:股票价格预测、汇率预测
- 经济领域:GDP预测、通货膨胀率预测
- 气象领域:温度预测、降水量预测
总结
ARIMA模型是一种强大的时间序列预测工具,通过合理地选择模型参数和进行模型检验,可以有效地提高预测的准确性。然而,ARIMA模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对数据平稳性的要求较高,对于非线性关系的处理能力较弱。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