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
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
栖霞山,这座被誉为“第一金陵明秀山”的地方,不仅以漫山遍野的红叶闻名,更是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宝库。从7000年前的丁沙地遗址到秦汉、南朝、明清的历史遗迹,从毛泽东的号召到江南水泥厂的抗战事迹,再到如今的文旅发展,栖霞山见证了南京乃至中国的历史变迁。
渊源深厚的人文宝库
栖霞地区的文明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约7000年前的丁沙地遗址(现栖霞街道东阳社区附近)。栖霞山作为南京发展历史的缩影,见证了多个朝代的更迭:
- 秦朝时期,这里设立了江乘县,秦始皇曾由此过江;
- 南朝时期,村落间留下了精美绝伦的神兽石刻;
- 明代,沿山而建的官窑宛如长龙,经天窑火不熄,铸就了南京城墙屏障;
- 清代,乾隆帝南巡时五次驻跸栖霞山。
栖霞山集六朝文化、红叶文化、宗教文化、帝王文化、名人文化、地质文化、中草药文化、茶文化、长江文化等于一体,留下了大量人文古迹,在南京和中国的历史文化版图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红色土地 赤子情怀
1956年1月11日,毛泽东主席来到栖霞十月村,提出“组织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的号召。十月村干群敢闯敢干,艰苦奋斗,彻底改变了当地一穷二白的面貌。
1935年由民族实业家创办的江南水泥厂,在侵华日军占领南京时,坚决不与日方合作,并收容了2.3万难民。而今的江南水泥厂,已经走上了从工业企业向文化旅游产业转型重整的发展之路。
被誉为“中国乡村教育先驱”的黄质夫先生,也曾在这里创办了江苏省立南京栖霞乡村师范学校并长眠在栖霞山下。
金风送爽 枫叶如花
如今的栖霞山与北京香山、湖南岳麓山、苏州天平山并称四大赏枫胜地。“栖霞丹枫”作为新“金陵四十景”之一,每至深秋时节,丹枫流火,云蒸霞蔚,层林尽染,美不胜收。“秋栖霞红枫艺术节”期间,南京及周边大量游客纷至沓来,“秋栖霞”已经成为南京的旅游名片。近年,景区进一步扩大品种和规模,使得春夏秋三季均可赏枫。
南朝石刻 精美绝伦
被评为国保的南朝石刻,栖霞区有10处,其中萧景墓石刻堪称名气最大的一处。石望柱的艺术价值极高,在梁思成、刘敦桢主持编写,刘敦桢主编的扛鼎之作《中国古代建筑史》中,称其“简洁秀美,雕塑虽多而无繁琐的弊病,是汉以来墓(华)表中最精美的一个”。萧憺墓石碑是我国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南朝碑刻,梁启超称其为“南派代表,当推此碑”。
文旅荟萃 产业高地
栖霞街道一直是南京市经济发展强镇,1992年进入南京市“十强镇”行列,并连续多年在南京市高质量发展中位居前列。近年来,区域内文旅产业发展迅速,栖霞古镇、南京欢乐谷、南京玛雅海滩水公园等大型综合性游乐园和南京米兰尊荣婚纱摄影、南京大象映画等高端专业婚纱摄影公司先后落户栖霞街道境内。
江左栖霞,这片被历史文化深深浸润的土地,必将在传承和弘扬中散发出熠熠夺目的光彩。